王池1 朱方石2 徐东宁3 徐婷婷2 严桐4 华忠5 顾尔莉6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28;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8;3 南京中医
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8;4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苏省常州市,213001;5 江苏省无
锡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07;6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省南通市,215611)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龙柴方免煎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
心临床设计方案,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 例。治疗组口服龙柴方免煎颗粒,每日2 次,
每次总量的1/2,同时服用苦参素胶囊模拟剂;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 次/日,同时服用龙柴
方免煎颗粒模拟剂。2 组药物外形、色泽、剂量、口感、外包装一致。盲法编盲。疗程12 周。观察治疗前
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结果:56 例患者脱落8 例,
实际观察有效病例48 例,揭盲后,龙柴方治疗组25 例,苦参素对照组23 例。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总有
效率96.00%,明显优于苦参素组73.91%(P<0.05);在改善肝功能方面,2 组ALT、AST 均较治疗前显
著降低(P<0.05),但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2 组改善肝功能有效率比较,龙柴方组优于苦参素组;
2 组治疗前后在血清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转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龙柴方免煎颗粒对CHB 具有客观疗效,其疗效与苦参素相当,该中药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 6·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复方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及病毒定量方面显示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龙柴方;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on
“Long Chai Fang”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ang Chi Zhu Fangshi Xu Dingning Xu Tingting Yan Tong Hua Zhong Gu Erli
(1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Jiangsu Province, China;2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ed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multi-center clinical design, collected 56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2 times a day, every
1/2, took Oxymatrine capsule simul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xymatrine capsule,
0.2 g× 3 times/ day, took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simul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drugs’ shape, color, dose, taste
and package were consistent. Blinded code blind. Both were treated for 12 weeks. Observe the vari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liver function,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and hepatitis B virus quantit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 48 effective cases were observed actually after 8 cases off. Unblinding 25 cases of Long Chai
Fang group and 23 cases of Oxymatrin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ymptom scor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00%,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xymatrine group 73.91%(P<0.05); Two sets of ALT
and AS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virus markers and hepatitis B virus negativ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 of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have objective efficacy of CHB, and its efficacy was equal to
oxymatrine.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iver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and virus quantitation.
Key Words Long Chai Fang;Chronic hepatitis B;Randomized double-blind;Clinical trial
“龙柴方”为全国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实教授之经验效方,临证用治慢
性乙型肝炎(CHB)多年,疗效显著[1]。前期,我们就该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述和研
讨[2],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龙柴方及其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3],对HBsAg及HBeAg
具有抑制作用[4]。为进一步从临床角度客观评价该方对CHB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
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就龙柴方免煎颗粒对CHB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评价,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 例CHB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无锡市传染病医
院、常州第三人民医院3 家医院自愿入组受试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6 例,女20 例,平均年
龄36.58±14.37 岁,平均病程37.38±15.64 月,随机分为龙柴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每组28 例。所有
病例符2010 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慢
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标准参照2005 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 治疗药物及对照药物 龙柴方免煎颗粒,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汤剂口服剂量各单味
药分散包装;苦参素胶囊,0.1g/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763)。龙柴方
免煎颗粒模拟剂,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内含5%生药及苦味剂、食用色素、淀粉等,外观包
装同龙柴方免煎颗粒);苦参素胶囊模拟剂,0.1g/片,由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药工程技术中心
生产(含食用色素、淀粉等辅料,外观包装与苦参素胶囊相同)。
1.3 治疗及分组方案 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治疗组口服龙柴方免煎颗粒,
每日2 次,每次总量的1/2,同时服用苦参素胶囊模拟剂,0.2g/次,3 次/日;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胶囊,0.2g/
次,3 次/日,同时服用龙柴方免煎颗粒模拟剂,每日2 次,每次总量的1/2。疗程12 周。
采用SAS 9.1 软件设计随机程序,根据试验中心随机数字和试验中心随机编码规定,进行药物的随机
编码分配,分别为1-56 号。于治疗结束后揭盲。
1.4 观测指标 1) 症状学指标:乏力、肝区疼痛、黄疽、肝脾肿大、舌苔脉象等。症状体征分级量化
标准参照2005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实验室指标: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7·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血清HBV 标志物HBV-DNA、HbeAg、HbsAg。4)安全指标:血、尿常规、
血电解质、肾功能。所有指标于治疗第0 周、6 周、12 周各检查随访1 次。
1.5 疗效判断方法 参照2005 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肝炎疗效判定
标准。主要判断HBeAg 的阴转率和HBV DNA、肝功能ALT 的总有效率。其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
肝功能复常,HBV DNA、HbeAg、HbsAg 均阴转。2)有效: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异常值下降
50%以上,HBV DNA、HbeAg、HbsAg 有1 项阴转。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
减少≥70%。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
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AS 9.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揭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 治疗结束后,56 例入组病例共脱落8 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 例,
对照组脱落5 例),脱落率为14.2%,小于20%,符合GCP 要求)。经揭盲显示,实际观察完成病例48 例,
其中治疗组25 例,男16 例,女9 例,平均年龄37.88±12.77 岁,平均病程38.32±15.84 月;对照组23 例,
男16 例,女7 例,平均年龄35±10.10 岁,平均病程33.87±14.97 月。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 组症状积分改善的疗效情况 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下降百分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5 2 4 18 1 96.00%
对照组 23 1 3 13 6 73.91%
表1 显示,治疗12 周后,采用“尼莫地平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症状积分下降的百分率进行统计,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经统计学检验,2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2.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 变化情况 见表2,表3。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ALT、AST 变化情况比较(x s U/L)
治疗组 对照组 肝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LT 108.84±78.04 57.19±17.57 102.91±70.07 70.96±42.67
AST 87.70±44.47 46.74±10.94 74.45±41.30 57.99±23.24
表2 显示,2 组治疗12 周后ALT、AST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从2 组下降值来看,显示了治疗组的优势倾向。
表3 2 组肝功能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肝功能
有效(n) 有效率 有效(n) 有效率 χ2 P
ALT 20 83.33% 12 52.17% 5.25 0.022
AST 19 82.61% 11 47.83% 6.13 0.013
表3 显示,通过2 组肝功能ALT、AST 下降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HBeAg、HBsAg 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4。
表 4 治疗前后 HBeAg(x s PEI U/mL)、HBsAg(x s ng/mL)定量变化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BeAg 84.67±71.21 40.50±41.69 93.57±99.26 67.88±53.13
HBsAg 297.62±107.85 232.47±114.90 336.44±126.82 260.14±155.88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表4 显示,治疗12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HBsAg 定量值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2 组
治疗前后和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HBV-DNA 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5。
表 5 2 组治疗前后 HBV-DNA 定量变化比较(x s Copies/mL)
治疗组 对照组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BV-DNA 1.17E+07±16220393 9.17E+06±17527930 3.23E+07±96694495 1.23E+07±24482810
表5 显示,治疗12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V-DNA 定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 组治疗前后和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治疗前后2 组总疗效情况比较 见表6。
表6 治疗前后2 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χ2 P
治疗组
对照组
3
2
10
8
12
13
52.00%
43.48%
0.35 0.55
表6 显示,根据肝功能复常率及HBV DNA、HbeAg、HbsAg 阴转率的总疗效比较来看,无统计学意
义(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
3 讨论
抗病毒是CHB 治疗的关键,当前用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NA),越来越多
的研究表明,NA 抗HBV 需要长期服药,疗程不易确定,停药后易复发,尤其易出现耐药变异,以及NA
交叉耐药,导致NA 抗HBV 作用降低,引起HBV DNA 反弹,ALT 又复上升,甚至引起轻重不同的肝脏
炎症、坏死等[5];干扰素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临床用于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
性[6],因此,不少学者,冀希从中医复方或中药提取物的角度寻求一定的突破[7-8]。
新近,中医药对 CHB 治疗有效已为广大学者所肯定,中药具有抗 HBV 作用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被
得到认可。2005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将中药提取物苦参素纳入为治疗CHB 的药物之一[9]。
苦参素为中药苦参的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氧化苦参碱,有文献报道氧化苦参碱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能直接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10],抑制细胞分泌HBsAg 和HBeAg[11-12],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显示,
龙柴方颗粒对CHB 的治疗作用与苦参素相当,对血清标志物HBeAg、HbsAg 及HBV-DNA 的抑制作用与
苦参素相近,但在降低ALT、AST 及症状学改善方面显示一定了优势。本研究表明,龙柴方对CHB 具有
肯定的治疗作用。
一般认为,CHB病因病机多为感染湿热疫毒,加之正气虚弱,湿热毒邪缠绵羁留,逐步形成脏腑气血
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功能减弱,但得到较多共识的是毒邪学说、正虚学说、湿热瘀滞学说、多因学说(毒
侵、正虚、气郁、血阻相互关联)[13]。我们认为,疫毒、湿热是CHB发病的致病因素,肝郁脾虚是CHB发
病的重要环节[14]。龙柴方主要由龙葵、柴胡、白花蛇舌草、垂盆草、女贞子等组成,方以龙葵、白花蛇舌
草为君,取其苦寒,以主清热解毒之功;以垂盆草为臣,取其甘、凉辅以解毒清热;取柴胡仿《伤寒论》
“小柴胡”和解枢机之意,而畅达脾胃,另苦寒不伤气,疏利不伤阴;女贞子甘凉濡润,滋补肝肾。本研究
认为,龙柴方对CHB的疗效作用,正是针对“毒侵、正虚、气郁”这一中医病机,在传统中医清热解毒、调
和脾胃的功效理论基础上,从而发挥抗病毒、保肝、降酶的作用。
此外,从现代中药药理的作用分析来看,龙柴方组方中撷取了“小柴胡汤”之意,有研究报道,小柴胡
汤可诱导干扰素的产生[15] ,对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有抑制作用[16-17]。龙葵、白花蛇舌草所含生物碱
和多糖等为主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含肝炎病毒)[18]、保肝、降酶和免疫调节[19]的药理作用;同时,柴
胡所含皂苷、女贞子主含齐墩果酸及垂盆草所含的异鼠李素-3,7-二-B-D-葡萄糖苷的保肝活性、对肝损伤
的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亦已获得证实[20-23]。我们认为,龙柴方发挥疗效的微观机制及靶点,可能与该
方组成药物所含有效成分及其现代药理机制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奇志. 龙柴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2(1):55-57.
[2] 吴晓燕,朱方石. 龙柴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机制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6):469-470.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3] 吴晓燕.龙柴方抗HBV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及对CHB疗效的理论机制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21-31.
[4] 薛博瑜,吴晓燕,姚莉,等. 龙柴方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对 CCl4 诱导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
10-11.
[5] 韩悦,陆志檬.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机制与临床处理[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7,2:193-196.
[6] 王明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2007,9(3):142.
[7] 钟有添,王小丽,辜宝祥.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24(2):224-227.
[8]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 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06,24(1):31-34.
[9] 池晓玲,杨赛.从新版指南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J].肝博士,2011,2:18.
[10] 李鹏,斯维柯,王源,等.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对比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4,25(5):261-264.
[11] 陈小松,王国俊,蔡雄,等.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746-748.
[12] Zeng Z,Wang GJ,Si CW.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f oxymatrine on HBV infection.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14(suppl):295-297.
[13] 梁连润,梁金霞.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讨[J]. 哈尔滨医药,2004,24(4):42.
[14] 王萍,朱方石.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法分类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11):76-77.
[15] 迟仁智,黄勇.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1990,10(1):37.
[16] 雨谷荣,荻原幸夫.从药理和药化探讨小柴胡汤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4):13.
[17] 祁忠焱.小柴胡汤治疗肝病的药理研究[J].医院传染病药学杂志,1997,7(4):4.
[18] 马明华,易杨华,汤海峰.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4):305-307.
[19] 郭艳芳,胡文祥. 几种保肝降酶单味中药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2):116-119.
[20]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7:359.
[21] 徐道振.病毒性肝炎f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64.
[22] 李琰. 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学,2010,16(5):633-635.
[23] 秦红霖,高月. 女贞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18(1):84-85.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28;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8;3 南京中医
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8;4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苏省常州市,213001;5 江苏省无
锡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07;6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省南通市,215611)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龙柴方免煎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
心临床设计方案,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 例。治疗组口服龙柴方免煎颗粒,每日2 次,
每次总量的1/2,同时服用苦参素胶囊模拟剂;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 次/日,同时服用龙柴
方免煎颗粒模拟剂。2 组药物外形、色泽、剂量、口感、外包装一致。盲法编盲。疗程12 周。观察治疗前
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结果:56 例患者脱落8 例,
实际观察有效病例48 例,揭盲后,龙柴方治疗组25 例,苦参素对照组23 例。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总有
效率96.00%,明显优于苦参素组73.91%(P<0.05);在改善肝功能方面,2 组ALT、AST 均较治疗前显
著降低(P<0.05),但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2 组改善肝功能有效率比较,龙柴方组优于苦参素组;
2 组治疗前后在血清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转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龙柴方免煎颗粒对CHB 具有客观疗效,其疗效与苦参素相当,该中药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 6·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复方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及病毒定量方面显示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龙柴方;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on
“Long Chai Fang”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ang Chi Zhu Fangshi Xu Dingning Xu Tingting Yan Tong Hua Zhong Gu Erli
(1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Jiangsu Province, China;2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ed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multi-center clinical design, collected 56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2 times a day, every
1/2, took Oxymatrine capsule simul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xymatrine capsule,
0.2 g× 3 times/ day, took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simul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drugs’ shape, color, dose, taste
and package were consistent. Blinded code blind. Both were treated for 12 weeks. Observe the vari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liver function,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and hepatitis B virus quantit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 48 effective cases were observed actually after 8 cases off. Unblinding 25 cases of Long Chai
Fang group and 23 cases of Oxymatrin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ymptom scor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00%,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xymatrine group 73.91%(P<0.05); Two sets of ALT
and AS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virus markers and hepatitis B virus negativ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 of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Long Chai Fang granules have objective efficacy of CHB, and its efficacy was equal to
oxymatrine.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iver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and virus quantitation.
Key Words Long Chai Fang;Chronic hepatitis B;Randomized double-blind;Clinical trial
“龙柴方”为全国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实教授之经验效方,临证用治慢
性乙型肝炎(CHB)多年,疗效显著[1]。前期,我们就该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述和研
讨[2],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龙柴方及其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3],对HBsAg及HBeAg
具有抑制作用[4]。为进一步从临床角度客观评价该方对CHB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
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就龙柴方免煎颗粒对CHB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评价,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 例CHB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无锡市传染病医
院、常州第三人民医院3 家医院自愿入组受试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6 例,女20 例,平均年
龄36.58±14.37 岁,平均病程37.38±15.64 月,随机分为龙柴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每组28 例。所有
病例符2010 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慢
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标准参照2005 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 治疗药物及对照药物 龙柴方免煎颗粒,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汤剂口服剂量各单味
药分散包装;苦参素胶囊,0.1g/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763)。龙柴方
免煎颗粒模拟剂,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内含5%生药及苦味剂、食用色素、淀粉等,外观包
装同龙柴方免煎颗粒);苦参素胶囊模拟剂,0.1g/片,由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药工程技术中心
生产(含食用色素、淀粉等辅料,外观包装与苦参素胶囊相同)。
1.3 治疗及分组方案 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治疗组口服龙柴方免煎颗粒,
每日2 次,每次总量的1/2,同时服用苦参素胶囊模拟剂,0.2g/次,3 次/日;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胶囊,0.2g/
次,3 次/日,同时服用龙柴方免煎颗粒模拟剂,每日2 次,每次总量的1/2。疗程12 周。
采用SAS 9.1 软件设计随机程序,根据试验中心随机数字和试验中心随机编码规定,进行药物的随机
编码分配,分别为1-56 号。于治疗结束后揭盲。
1.4 观测指标 1) 症状学指标:乏力、肝区疼痛、黄疽、肝脾肿大、舌苔脉象等。症状体征分级量化
标准参照2005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实验室指标: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7·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血清HBV 标志物HBV-DNA、HbeAg、HbsAg。4)安全指标:血、尿常规、
血电解质、肾功能。所有指标于治疗第0 周、6 周、12 周各检查随访1 次。
1.5 疗效判断方法 参照2005 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肝炎疗效判定
标准。主要判断HBeAg 的阴转率和HBV DNA、肝功能ALT 的总有效率。其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
肝功能复常,HBV DNA、HbeAg、HbsAg 均阴转。2)有效: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异常值下降
50%以上,HBV DNA、HbeAg、HbsAg 有1 项阴转。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
减少≥70%。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
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AS 9.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揭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 治疗结束后,56 例入组病例共脱落8 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 例,
对照组脱落5 例),脱落率为14.2%,小于20%,符合GCP 要求)。经揭盲显示,实际观察完成病例48 例,
其中治疗组25 例,男16 例,女9 例,平均年龄37.88±12.77 岁,平均病程38.32±15.84 月;对照组23 例,
男16 例,女7 例,平均年龄35±10.10 岁,平均病程33.87±14.97 月。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 组症状积分改善的疗效情况 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下降百分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5 2 4 18 1 96.00%
对照组 23 1 3 13 6 73.91%
表1 显示,治疗12 周后,采用“尼莫地平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症状积分下降的百分率进行统计,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经统计学检验,2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2.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 变化情况 见表2,表3。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ALT、AST 变化情况比较(x s U/L)
治疗组 对照组 肝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LT 108.84±78.04 57.19±17.57 102.91±70.07 70.96±42.67
AST 87.70±44.47 46.74±10.94 74.45±41.30 57.99±23.24
表2 显示,2 组治疗12 周后ALT、AST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从2 组下降值来看,显示了治疗组的优势倾向。
表3 2 组肝功能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肝功能
有效(n) 有效率 有效(n) 有效率 χ2 P
ALT 20 83.33% 12 52.17% 5.25 0.022
AST 19 82.61% 11 47.83% 6.13 0.013
表3 显示,通过2 组肝功能ALT、AST 下降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HBeAg、HBsAg 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4。
表 4 治疗前后 HBeAg(x s PEI U/mL)、HBsAg(x s ng/mL)定量变化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BeAg 84.67±71.21 40.50±41.69 93.57±99.26 67.88±53.13
HBsAg 297.62±107.85 232.47±114.90 336.44±126.82 260.14±155.88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表4 显示,治疗12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HBsAg 定量值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2 组
治疗前后和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HBV-DNA 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5。
表 5 2 组治疗前后 HBV-DNA 定量变化比较(x s Copies/mL)
治疗组 对照组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BV-DNA 1.17E+07±16220393 9.17E+06±17527930 3.23E+07±96694495 1.23E+07±24482810
表5 显示,治疗12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V-DNA 定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 组治疗前后和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治疗前后2 组总疗效情况比较 见表6。
表6 治疗前后2 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χ2 P
治疗组
对照组
3
2
10
8
12
13
52.00%
43.48%
0.35 0.55
表6 显示,根据肝功能复常率及HBV DNA、HbeAg、HbsAg 阴转率的总疗效比较来看,无统计学意
义(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
3 讨论
抗病毒是CHB 治疗的关键,当前用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NA),越来越多
的研究表明,NA 抗HBV 需要长期服药,疗程不易确定,停药后易复发,尤其易出现耐药变异,以及NA
交叉耐药,导致NA 抗HBV 作用降低,引起HBV DNA 反弹,ALT 又复上升,甚至引起轻重不同的肝脏
炎症、坏死等[5];干扰素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临床用于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
性[6],因此,不少学者,冀希从中医复方或中药提取物的角度寻求一定的突破[7-8]。
新近,中医药对 CHB 治疗有效已为广大学者所肯定,中药具有抗 HBV 作用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被
得到认可。2005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将中药提取物苦参素纳入为治疗CHB 的药物之一[9]。
苦参素为中药苦参的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氧化苦参碱,有文献报道氧化苦参碱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能直接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10],抑制细胞分泌HBsAg 和HBeAg[11-12],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显示,
龙柴方颗粒对CHB 的治疗作用与苦参素相当,对血清标志物HBeAg、HbsAg 及HBV-DNA 的抑制作用与
苦参素相近,但在降低ALT、AST 及症状学改善方面显示一定了优势。本研究表明,龙柴方对CHB 具有
肯定的治疗作用。
一般认为,CHB病因病机多为感染湿热疫毒,加之正气虚弱,湿热毒邪缠绵羁留,逐步形成脏腑气血
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功能减弱,但得到较多共识的是毒邪学说、正虚学说、湿热瘀滞学说、多因学说(毒
侵、正虚、气郁、血阻相互关联)[13]。我们认为,疫毒、湿热是CHB发病的致病因素,肝郁脾虚是CHB发
病的重要环节[14]。龙柴方主要由龙葵、柴胡、白花蛇舌草、垂盆草、女贞子等组成,方以龙葵、白花蛇舌
草为君,取其苦寒,以主清热解毒之功;以垂盆草为臣,取其甘、凉辅以解毒清热;取柴胡仿《伤寒论》
“小柴胡”和解枢机之意,而畅达脾胃,另苦寒不伤气,疏利不伤阴;女贞子甘凉濡润,滋补肝肾。本研究
认为,龙柴方对CHB的疗效作用,正是针对“毒侵、正虚、气郁”这一中医病机,在传统中医清热解毒、调
和脾胃的功效理论基础上,从而发挥抗病毒、保肝、降酶的作用。
此外,从现代中药药理的作用分析来看,龙柴方组方中撷取了“小柴胡汤”之意,有研究报道,小柴胡
汤可诱导干扰素的产生[15] ,对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有抑制作用[16-17]。龙葵、白花蛇舌草所含生物碱
和多糖等为主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含肝炎病毒)[18]、保肝、降酶和免疫调节[19]的药理作用;同时,柴
胡所含皂苷、女贞子主含齐墩果酸及垂盆草所含的异鼠李素-3,7-二-B-D-葡萄糖苷的保肝活性、对肝损伤
的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亦已获得证实[20-23]。我们认为,龙柴方发挥疗效的微观机制及靶点,可能与该
方组成药物所含有效成分及其现代药理机制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奇志. 龙柴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2(1):55-57.
[2] 吴晓燕,朱方石. 龙柴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机制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6):469-470.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9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3] 吴晓燕.龙柴方抗HBV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及对CHB疗效的理论机制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21-31.
[4] 薛博瑜,吴晓燕,姚莉,等. 龙柴方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对 CCl4 诱导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
10-11.
[5] 韩悦,陆志檬.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机制与临床处理[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7,2:193-196.
[6] 王明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2007,9(3):142.
[7] 钟有添,王小丽,辜宝祥.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24(2):224-227.
[8]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 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06,24(1):31-34.
[9] 池晓玲,杨赛.从新版指南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J].肝博士,2011,2:18.
[10] 李鹏,斯维柯,王源,等.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对比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4,25(5):261-264.
[11] 陈小松,王国俊,蔡雄,等.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746-748.
[12] Zeng Z,Wang GJ,Si CW.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f oxymatrine on HBV infection.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14(suppl):295-297.
[13] 梁连润,梁金霞.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讨[J]. 哈尔滨医药,2004,24(4):42.
[14] 王萍,朱方石.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法分类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11):76-77.
[15] 迟仁智,黄勇.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1990,10(1):37.
[16] 雨谷荣,荻原幸夫.从药理和药化探讨小柴胡汤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4):13.
[17] 祁忠焱.小柴胡汤治疗肝病的药理研究[J].医院传染病药学杂志,1997,7(4):4.
[18] 马明华,易杨华,汤海峰.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4):305-307.
[19] 郭艳芳,胡文祥. 几种保肝降酶单味中药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2):116-119.
[20]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7:359.
[21] 徐道振.病毒性肝炎f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64.
[22] 李琰. 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学,2010,16(5):633-635.
[23] 秦红霖,高月. 女贞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18(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