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卫平
(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150 例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每组75 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以穴位
注射颈3~6 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刀松解
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方法操作简便,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针刀;枕下三角;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占颈
椎病的17%,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移位、颈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刺激或压迫椎
动脉的颅外段,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改变,从而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出现以头痛、眩晕等为主
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多发于长期伏案的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长期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对CSA
的发病机理认识不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确切。笔者采用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
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2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患者150 例,其中男72 例,女78 例,年龄18-79 岁,
平均49.6 岁,病程3 个月-12 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型等方面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3 年第二届颈椎病
专题座谈会纪要制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1.2.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79 岁,愿意接受本组治疗方法,并
且签署治疗同意书。
1.2.3 病例排除标准 颈椎结核、肿瘤、感染性炎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6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患者,或者有精神,心理疾病不愿配合治疗者,已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或
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 定位:患者取坐位,双手相叠放在桌上,头垫枕于手上,充分暴露颈项部。
选取上项线枕外隆凸旁开2.5cm、5cm,C2-7 棘突顶点,C3-6 关节突韧带、横突点,肩胛内上角,前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等处压痛点,用蓝色记号笔标记3~6 个最明显的阳性压痛点。备皮,皮肤常规消毒、戴
手套、铺无菌巾。局部麻醉,2%的利多卡因在进针点处每点采用退出式麻醉法注射0.2~0.4mL;用针刀
在上述定点处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进行松解。采用“针刀逐层切剥法”进行操作。左手拇指深按痛点,右
手持4 号汉章小针刀,自左手拇指甲边缘快速垂直刺破皮肤,缓慢深入直达肌肉附着点骨面,刺入时针刀
与肌纤维平行,小针刀在骨面沿肌纤维方向纵行切割,再垂直肌纤维方向横行铲掀,注意小针刀不离开骨
面,使针下有松动感。小针刀退出骨面,并用针尖探查各层软组织的松紧,对其紧张痉挛、粘连之处进行
纵行或横行切剥,注意刀刃只能在小范围切割,严禁操作幅度过大,避免伤及神经、血管。出针后消毒棉
球压迫止血。术后嘱患者休息2h 观察病情,无不适后方可离开。每周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疗程结
束后随访1 个月。
2.1.2 患者做完针刀后行旋牵手法治疗 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背部紧靠椅背,使肩背部肌肉自然
放松,医生立于患者背后,首先采用按法、揉法、擦法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软组织5~10min,然后以双手拇
指在颈肩部从下到上,直达双风池穴,来回横向交叉推擦,使膀胱经与督脉交通。反复操作5min。点穴:
以双手拇指依次从上到下点、按、推、揉哑门、风府、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穴位,反复揉
按5min。复位手法:以患者左侧椎动脉受压为例,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抵于患者右侧风池穴,食
指、中指置于待复位椎体横突,右肘窝绕于患者下颌,双手配合,边右旋边牵提,头部由屈到伸,一般可
听到咔嚓声响。如果没有响声,不可强求,以免造成颈部损伤。另一侧同法。放松手法:用拿法,拍法,
叩击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然后点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每周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 个月。
2.2 对照组 穴位注射:采用曲安奈德1mL、2%利多卡因2~4mL 加入生理盐水至15mL 配成混合液。
注射颈3~6 夹脊穴,及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皮肤常规消毒,定点部位触清骨点或阳性点,用手指压住,
穿刺针直达穴位、病灶或骨面,局部出现酸困、沉、胀感,同时回抽针管,无回血后,注入配制好的穴位
注射液,每穴注射约1~2mL。嘱患者休息2h 观察病情,无不适后方能离开。每周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随访1 个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设定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标
准,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总积分进行评价。临床痊
愈: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95%;显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70%,
但<95%;有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
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ecl 数据库进行处理,并用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
资料采用Ridit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3.3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9(12.00) 29(38.67) 23(30.67) 14(18.67) 81.33
治疗组 75 23(30.67) 29(38.67) 21(28.00) 2(2.66) 97.34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痹症”范畴,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理不甚清楚,主要
有交感神经刺激学说、骨性压迫学说、颈椎不稳学说、体液学说、血流动力学学说等[3]。针刀医学认为[4],
各种致病因素如颈部长期伏案姿势、受寒等,引起颈肩部肌肉的劳损及无菌性炎性病变,形成肌肉等软组
织的粘连、挛缩、瘢痕、结节等新的病理变化。特别是枕下三角软组织病变,对椎动脉牵拉、压迫及无菌
性炎症刺激,均可对椎动脉供血产生影响[5]。这些改变可引起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日久可进一步影响颈部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6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的静力平衡,造成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导致颈部脊柱处于失稳状态,从而又形成动力平衡失调加剧,长久
可引起骨质增生等病变,骨质增生与退化的椎间盘组织可不同程度刺激邻近的脊髓、椎动脉、神经而出现
复杂的相应症状。如压迫椎动脉周围神经丛,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刺激椎-
基底动脉,造成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后循环缺血。针刀疗法是将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
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6],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颈部动力与静力平衡失调,松解软组织,解除粘连、挛缩及
局部异常高应力,恢复了颈肩部软组织的力学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改善其局部循环,消除颈部肌肉痉挛、
紧张,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与压迫,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解痉止痛,激发体内
调节作用,产生镇痛物质,达到“去痛致松”目的,恢复颈部软组织的生理功能,有效地缓解和解除椎动脉
的刺激和压迫,改善脑部供血,解除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针刀针体较粗,刺激量大,通过
对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整而起到整体治疗效应,恢复人体生理状态的平衡[7]。中医学认为“经
筋失衡,气血失和”是颈椎病发生的病理机制,针刀治疗能达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
采用旋牵手法,旋颈将颈椎上部小关节锁住向后牵引、复位上部小关节,边旋边牵,逐步锁定、牵引、复
位中下部小关节,一气呵成,可听到一连串小关节响声,从而使关节微小错位复位,增大椎间隙,调整椎
间关节紊乱,扩大椎间孔,恢复生理曲度,缓解肌肉拉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及力学状态,有效解决了
横突孔狭窄、滑膜嵌顿、关节突关节增生、颈椎失稳、颈椎活动对椎动脉的影响和颈部软组织病变[8]。缓
解了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继发性缺血[9]。通过观察,治疗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
效满意,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临床应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
[3] 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2011.32(1):60-61.
[4]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53.
[5] 杨来胸,邵云龙.小针刀寰椎周围松解治疗颈型眩晕34 例报告[J]浙江中医学院报.1994.18(6):259.
[6]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95.
[7] 张雅萍,尚亚婷,来进花.针灸配合颈部制动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OO7,26(3):10.
[8] 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
[9] 张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4):59.
益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卢益中 江松平 徐建欧 姚旭东 陈小芬
(浙江省青田县中医院,浙江省青田县塔山路151 号,323900)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复脉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和
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以自拟益肾复脉汤口服,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片和心可舒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
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益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益肾复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中药疗法
Lu izhong Jiang ongping Xu ianou Yao udong Chen iaofen
(Qingtian raditional hinese edicine ospital,Zhejiang,Qingtian,3239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ShenFuMai decoction on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otal of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f 6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52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self-made YiShenFuMai decoction oral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oprolol tablets and Xinkeshu capsule. Results: there were 24 cases with obvious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8 cases with effect, 6 cases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2%; 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obvious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 cases with effect, 12 cases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9%.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7 0·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 rate. Conclusion: YiShenFuMai decoction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treating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YiShenFuMai Decoction; Cronary heart disease;Arhythmia; T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之势,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有时可能是患者自觉的
唯一症状,给冠心病患者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冠心病的病情突发加重。临床上抗心律
失常药物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胸痹和心悸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临
床优势。历代医家多以“不通则痛”解释胸痹心痛的病机,临床上也多见活血化瘀为主作为治疗原则,我们
注意到,冠心病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病率增高,也常常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而心肾气虚、痰浊血
瘀导致心脉不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即使是瘀血、痰浊、气滞等痹阻心脉,这些病理因素也多因
脏腑虚损,功能减退而产生,即所谓“不荣亦痛” 〔1〕,张锡纯曾说:“气血同虚不能流通而作痛者,则以补
虚通络为宜,不可唯事开破” 〔1〕。我们以自拟益肾复脉汤为基础,补益肾精心气,化瘀复脉宁心为原则治
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皆系我院2008 年5 月至2010 年10 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数字化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共68 例,其中男36 例,女32 例;年龄45~86 岁,平均68.3±6.9 岁;治疗时间5~32 天,平均16
天。其中合并高血压36 例,糖尿病16 例,高胆固醇血症38 例,心绞痛3 例,冠脉支架术后3 例,心力
衰竭6 例,心肌梗塞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 例。对照组共52 例,其中男23 例,女29 例;年龄42~87
岁,平均66.8±7.2 岁;治疗时间7~42 天,平均21 天。其中合并高血压28 例,糖尿病12 例,高胆固醇
血症23 例,心绞痛2 例、心肌梗塞1 例,冠脉支架术后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 例。治疗组的心律失常
分布情况(其中有重叠发生):其中房性早搏15 例,室性早搏22 例,心房纤维性颤动9 例,窦性心动过
缓6 例,房室传导阻滞9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 例,窦性心动过速7 例;对照组中,房性早搏11
例,室性早搏15 例,心房纤维性颤动8 例,窦性心动过缓4 例,房室传导阻滞4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
例,窦性心动过速2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天数、合并症以及心律失常分布情况等方面,经统计学
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冠心病中医辨证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悸》〔3〕和卫生部1995 年制定发布的《中
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病例选择标准,将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符合中医辨证,
每周发作两次以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临床用药对象[4]。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脑出血、甲状腺功能
障碍、癌症。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常规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常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基础合并疾病,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地高辛片常规剂量。有电解质紊乱者
予以相应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进行临床评估。
2.1 治疗组 予自拟益肾复脉汤,基本方如下:黄精12~15g、桑寄生12~15g、桂枝3~6g、生黄芪15~30g、
党参15~30g、麦冬12~15g、五味子6~9g、炙甘草6~12g(糖尿病者减用或不用)、酸枣仁15~20g、火麻
仁15~20g、丹参12~15g,川芎12~15g、桑叶6~9g。若肾阴虚症状明显,如舌红少苔,盗汗、口干,便秘
者加生地12~15g、知母9~12g、石斛12~15g;如肾阳虚症状明显,如畏寒、腰酸、四肢不温、便溏尿清者
加杜仲12~15g、桂枝易肉桂、加附子6~9g(先煎),心悸失眠加龙齿30g、柏子仁12~5g。水肿者加益母
草15~30g。每日1 剂,水煎共约400mL 左右,分两次服用。
2.2 对照组 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1 天1 片,口服;心可舒胶囊1 次4 粒,1 天3 次,口服。
2.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用 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悸》分为显效、有效、
无效3个等级。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
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益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71·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其病理特点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证。我们认为,心悸、
胸痹之本虚是以心之阴阳气血亏虚为主,进一步导致脾虚、肾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水饮等。以心肾精
气亏虚为本,由虚致瘀生痰生湿,痰湿、瘀血、水饮痹阻胸阳是本病发病的外在表现。有许多冠心病患者
病情反复发作,也与机体脏器功能虚损有着密切联系。多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肾化瘀
通络方法治疗心律失常,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从本文资料可知,对照组虽然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基础
上加用了抗心律失常药,但其疗效与治疗组相比,经统计学检验结果仍具明显差异(P<0.05),说明益肾
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黄精性味平和,乃补益肺脾肾三脏的要药;桑寄
生补肝肾,强筋骨;黄芪、党参、五味子、麦冬乃黄芪生脉饮原方,益气养阴、固本生脉;桂枝、炙甘草
温阳复脉;酸枣仁宁心安神,并配合火麻仁养血润肠,防止冠心病患者因便秘而诱发心肌缺血;丹参,《徐
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云:此以色为治也,味苦,微寒,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参能走心以治血分之
病;川芎乃血中气药,擅散郁火,劫痰浊,通瘀阻。根据心居上焦之病位特点,方中加桑叶轻清升浮,载
药上行,同时佐制方中桂枝的温热之性,以获事半功倍之效。综观全方,药味简约而不繁杂,性味平和而
不峻猛,益肾养心以固本,宁心复脉以治标,标本兼顾,共奏益肾复脉之功。
参考文献
[1] 颜德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中国中医出版社,2001:78-79.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M].1995:91.
(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150 例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每组75 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以穴位
注射颈3~6 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刀松解
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方法操作简便,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针刀;枕下三角;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占颈
椎病的17%,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移位、颈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刺激或压迫椎
动脉的颅外段,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改变,从而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出现以头痛、眩晕等为主
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多发于长期伏案的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长期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对CSA
的发病机理认识不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确切。笔者采用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
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2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患者150 例,其中男72 例,女78 例,年龄18-79 岁,
平均49.6 岁,病程3 个月-12 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型等方面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3 年第二届颈椎病
专题座谈会纪要制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1.2.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79 岁,愿意接受本组治疗方法,并
且签署治疗同意书。
1.2.3 病例排除标准 颈椎结核、肿瘤、感染性炎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6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患者,或者有精神,心理疾病不愿配合治疗者,已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或
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 定位:患者取坐位,双手相叠放在桌上,头垫枕于手上,充分暴露颈项部。
选取上项线枕外隆凸旁开2.5cm、5cm,C2-7 棘突顶点,C3-6 关节突韧带、横突点,肩胛内上角,前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等处压痛点,用蓝色记号笔标记3~6 个最明显的阳性压痛点。备皮,皮肤常规消毒、戴
手套、铺无菌巾。局部麻醉,2%的利多卡因在进针点处每点采用退出式麻醉法注射0.2~0.4mL;用针刀
在上述定点处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进行松解。采用“针刀逐层切剥法”进行操作。左手拇指深按痛点,右
手持4 号汉章小针刀,自左手拇指甲边缘快速垂直刺破皮肤,缓慢深入直达肌肉附着点骨面,刺入时针刀
与肌纤维平行,小针刀在骨面沿肌纤维方向纵行切割,再垂直肌纤维方向横行铲掀,注意小针刀不离开骨
面,使针下有松动感。小针刀退出骨面,并用针尖探查各层软组织的松紧,对其紧张痉挛、粘连之处进行
纵行或横行切剥,注意刀刃只能在小范围切割,严禁操作幅度过大,避免伤及神经、血管。出针后消毒棉
球压迫止血。术后嘱患者休息2h 观察病情,无不适后方可离开。每周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疗程结
束后随访1 个月。
2.1.2 患者做完针刀后行旋牵手法治疗 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背部紧靠椅背,使肩背部肌肉自然
放松,医生立于患者背后,首先采用按法、揉法、擦法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软组织5~10min,然后以双手拇
指在颈肩部从下到上,直达双风池穴,来回横向交叉推擦,使膀胱经与督脉交通。反复操作5min。点穴:
以双手拇指依次从上到下点、按、推、揉哑门、风府、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穴位,反复揉
按5min。复位手法:以患者左侧椎动脉受压为例,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抵于患者右侧风池穴,食
指、中指置于待复位椎体横突,右肘窝绕于患者下颌,双手配合,边右旋边牵提,头部由屈到伸,一般可
听到咔嚓声响。如果没有响声,不可强求,以免造成颈部损伤。另一侧同法。放松手法:用拿法,拍法,
叩击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然后点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每周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 个月。
2.2 对照组 穴位注射:采用曲安奈德1mL、2%利多卡因2~4mL 加入生理盐水至15mL 配成混合液。
注射颈3~6 夹脊穴,及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皮肤常规消毒,定点部位触清骨点或阳性点,用手指压住,
穿刺针直达穴位、病灶或骨面,局部出现酸困、沉、胀感,同时回抽针管,无回血后,注入配制好的穴位
注射液,每穴注射约1~2mL。嘱患者休息2h 观察病情,无不适后方能离开。每周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随访1 个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设定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标
准,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总积分进行评价。临床痊
愈: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95%;显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70%,
但<95%;有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 疼痛、眩晕或麻木
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ecl 数据库进行处理,并用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
资料采用Ridit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3.3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9(12.00) 29(38.67) 23(30.67) 14(18.67) 81.33
治疗组 75 23(30.67) 29(38.67) 21(28.00) 2(2.66) 97.34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痹症”范畴,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理不甚清楚,主要
有交感神经刺激学说、骨性压迫学说、颈椎不稳学说、体液学说、血流动力学学说等[3]。针刀医学认为[4],
各种致病因素如颈部长期伏案姿势、受寒等,引起颈肩部肌肉的劳损及无菌性炎性病变,形成肌肉等软组
织的粘连、挛缩、瘢痕、结节等新的病理变化。特别是枕下三角软组织病变,对椎动脉牵拉、压迫及无菌
性炎症刺激,均可对椎动脉供血产生影响[5]。这些改变可引起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日久可进一步影响颈部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6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的静力平衡,造成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导致颈部脊柱处于失稳状态,从而又形成动力平衡失调加剧,长久
可引起骨质增生等病变,骨质增生与退化的椎间盘组织可不同程度刺激邻近的脊髓、椎动脉、神经而出现
复杂的相应症状。如压迫椎动脉周围神经丛,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刺激椎-
基底动脉,造成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后循环缺血。针刀疗法是将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
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6],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颈部动力与静力平衡失调,松解软组织,解除粘连、挛缩及
局部异常高应力,恢复了颈肩部软组织的力学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改善其局部循环,消除颈部肌肉痉挛、
紧张,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与压迫,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解痉止痛,激发体内
调节作用,产生镇痛物质,达到“去痛致松”目的,恢复颈部软组织的生理功能,有效地缓解和解除椎动脉
的刺激和压迫,改善脑部供血,解除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针刀针体较粗,刺激量大,通过
对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整而起到整体治疗效应,恢复人体生理状态的平衡[7]。中医学认为“经
筋失衡,气血失和”是颈椎病发生的病理机制,针刀治疗能达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
采用旋牵手法,旋颈将颈椎上部小关节锁住向后牵引、复位上部小关节,边旋边牵,逐步锁定、牵引、复
位中下部小关节,一气呵成,可听到一连串小关节响声,从而使关节微小错位复位,增大椎间隙,调整椎
间关节紊乱,扩大椎间孔,恢复生理曲度,缓解肌肉拉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及力学状态,有效解决了
横突孔狭窄、滑膜嵌顿、关节突关节增生、颈椎失稳、颈椎活动对椎动脉的影响和颈部软组织病变[8]。缓
解了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继发性缺血[9]。通过观察,治疗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
效满意,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临床应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
[3] 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2011.32(1):60-61.
[4]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53.
[5] 杨来胸,邵云龙.小针刀寰椎周围松解治疗颈型眩晕34 例报告[J]浙江中医学院报.1994.18(6):259.
[6]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95.
[7] 张雅萍,尚亚婷,来进花.针灸配合颈部制动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OO7,26(3):10.
[8] 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
[9] 张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4):59.
益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卢益中 江松平 徐建欧 姚旭东 陈小芬
(浙江省青田县中医院,浙江省青田县塔山路151 号,323900)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复脉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和
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以自拟益肾复脉汤口服,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片和心可舒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
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益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益肾复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中药疗法
Lu izhong Jiang ongping Xu ianou Yao udong Chen iaofen
(Qingtian raditional hinese edicine ospital,Zhejiang,Qingtian,3239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ShenFuMai decoction on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otal of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f 6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52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self-made YiShenFuMai decoction oral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oprolol tablets and Xinkeshu capsule. Results: there were 24 cases with obvious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8 cases with effect, 6 cases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2%; 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obvious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 cases with effect, 12 cases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9%.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7 0·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 rate. Conclusion: YiShenFuMai decoction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treating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YiShenFuMai Decoction; Cronary heart disease;Arhythmia; T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之势,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有时可能是患者自觉的
唯一症状,给冠心病患者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冠心病的病情突发加重。临床上抗心律
失常药物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胸痹和心悸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临
床优势。历代医家多以“不通则痛”解释胸痹心痛的病机,临床上也多见活血化瘀为主作为治疗原则,我们
注意到,冠心病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病率增高,也常常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而心肾气虚、痰浊血
瘀导致心脉不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即使是瘀血、痰浊、气滞等痹阻心脉,这些病理因素也多因
脏腑虚损,功能减退而产生,即所谓“不荣亦痛” 〔1〕,张锡纯曾说:“气血同虚不能流通而作痛者,则以补
虚通络为宜,不可唯事开破” 〔1〕。我们以自拟益肾复脉汤为基础,补益肾精心气,化瘀复脉宁心为原则治
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皆系我院2008 年5 月至2010 年10 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数字化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共68 例,其中男36 例,女32 例;年龄45~86 岁,平均68.3±6.9 岁;治疗时间5~32 天,平均16
天。其中合并高血压36 例,糖尿病16 例,高胆固醇血症38 例,心绞痛3 例,冠脉支架术后3 例,心力
衰竭6 例,心肌梗塞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 例。对照组共52 例,其中男23 例,女29 例;年龄42~87
岁,平均66.8±7.2 岁;治疗时间7~42 天,平均21 天。其中合并高血压28 例,糖尿病12 例,高胆固醇
血症23 例,心绞痛2 例、心肌梗塞1 例,冠脉支架术后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 例。治疗组的心律失常
分布情况(其中有重叠发生):其中房性早搏15 例,室性早搏22 例,心房纤维性颤动9 例,窦性心动过
缓6 例,房室传导阻滞9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 例,窦性心动过速7 例;对照组中,房性早搏11
例,室性早搏15 例,心房纤维性颤动8 例,窦性心动过缓4 例,房室传导阻滞4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
例,窦性心动过速2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天数、合并症以及心律失常分布情况等方面,经统计学
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冠心病中医辨证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悸》〔3〕和卫生部1995 年制定发布的《中
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病例选择标准,将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符合中医辨证,
每周发作两次以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临床用药对象[4]。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脑出血、甲状腺功能
障碍、癌症。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常规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常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基础合并疾病,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地高辛片常规剂量。有电解质紊乱者
予以相应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进行临床评估。
2.1 治疗组 予自拟益肾复脉汤,基本方如下:黄精12~15g、桑寄生12~15g、桂枝3~6g、生黄芪15~30g、
党参15~30g、麦冬12~15g、五味子6~9g、炙甘草6~12g(糖尿病者减用或不用)、酸枣仁15~20g、火麻
仁15~20g、丹参12~15g,川芎12~15g、桑叶6~9g。若肾阴虚症状明显,如舌红少苔,盗汗、口干,便秘
者加生地12~15g、知母9~12g、石斛12~15g;如肾阳虚症状明显,如畏寒、腰酸、四肢不温、便溏尿清者
加杜仲12~15g、桂枝易肉桂、加附子6~9g(先煎),心悸失眠加龙齿30g、柏子仁12~5g。水肿者加益母
草15~30g。每日1 剂,水煎共约400mL 左右,分两次服用。
2.2 对照组 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1 天1 片,口服;心可舒胶囊1 次4 粒,1 天3 次,口服。
2.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用 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悸》分为显效、有效、
无效3个等级。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
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益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71·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肾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其病理特点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证。我们认为,心悸、
胸痹之本虚是以心之阴阳气血亏虚为主,进一步导致脾虚、肾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水饮等。以心肾精
气亏虚为本,由虚致瘀生痰生湿,痰湿、瘀血、水饮痹阻胸阳是本病发病的外在表现。有许多冠心病患者
病情反复发作,也与机体脏器功能虚损有着密切联系。多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肾化瘀
通络方法治疗心律失常,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从本文资料可知,对照组虽然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基础
上加用了抗心律失常药,但其疗效与治疗组相比,经统计学检验结果仍具明显差异(P<0.05),说明益肾
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黄精性味平和,乃补益肺脾肾三脏的要药;桑寄
生补肝肾,强筋骨;黄芪、党参、五味子、麦冬乃黄芪生脉饮原方,益气养阴、固本生脉;桂枝、炙甘草
温阳复脉;酸枣仁宁心安神,并配合火麻仁养血润肠,防止冠心病患者因便秘而诱发心肌缺血;丹参,《徐
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云:此以色为治也,味苦,微寒,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参能走心以治血分之
病;川芎乃血中气药,擅散郁火,劫痰浊,通瘀阻。根据心居上焦之病位特点,方中加桑叶轻清升浮,载
药上行,同时佐制方中桂枝的温热之性,以获事半功倍之效。综观全方,药味简约而不繁杂,性味平和而
不峻猛,益肾养心以固本,宁心复脉以治标,标本兼顾,共奏益肾复脉之功。
参考文献
[1] 颜德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中国中医出版社,2001:78-79.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M].19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