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媛 邵德宾 王铁民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山东青岛,266012)
摘要 目的:讨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在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 年到2012 年在我院
治疗的36 例紫癜性肾炎患者。结果: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明显。结论:补中益气
汤能补足中气,升阳举陷,鼓舞气血生长,使一切不循常道之血统归其位。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变是全身
弥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属中医“紫斑”“血证”“肠风”“风痹”范畴,
其或因外感六淫之邪,或因饮食异物,或因滥用药物,或蚊虫叮咬等,秉体不受,化为邪毒,侵及血脉,
外溢肌肤,累及肠道、关节、肾脏,出现皮肤紫斑,腹痛便血,关节肿大疼痛和蛋白尿,血尿等。西医中
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取得了
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控制了紫癜性肾炎所产生的后遗症,而且可以避免应用激素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 年到2012 年共诊治紫癜性肾炎患者36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0 例。最
大者43 岁,最小者5 岁,平均20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紫癜性肾炎诊断要点:1)所有患者均出现过皮疹。
有的仅出现1 次,有的可有1~2 次至多3 次反复,个别可连续发作达数月甚至数年。2)6 例患者伴有关节
疼痛。3)4 例患者伴有胃肠道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和便血。4)所有患者均有血尿,20 例伴有蛋白尿,
2 例伴有高血压,3 例伴有水肿。5)36 例患者舌脉均为舌质淡脉沉细。
1.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1)积极寻找和去除可能的过敏原。2)饮食控制: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3)如有高血压,适当选用ACEI 或ARB 类药物。4)如有水肿,适当选用利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 6·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尿剂。药物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9g,当
归12g,炙甘草6g。脾虚湿盛加茯苓30g,薏苡仁20g 以健脾渗湿;水肿加车前子30g,泽兰泻各15g;寒
冷时皮疹加重时稍加桂枝10g 以温通经络;尿中潜血偏多加仙鹤草30g,茜草30g,大小蓟各15g,生地黄
15g 以凉血化瘀止血;稍加防风12g 以祛风解表。其他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用药。方中重用黄芪补
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配党参、炙甘草补脾胃而生气;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脾胃中气下陷,少加
升麻、柴胡之气轻味薄之品,一以升举下陷的清气还于脾胃,二以升少阳生发之气上煦心肺;陈皮理气,
升清化浊,气旺则血生;桂枝温阳助阳,以当归助诸药以和血脉;若血分有热,稍加茜草、仙鹤草、大小
蓟等凉血化瘀止血之品。诸药合用可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健脾益气,调节营卫,使一切不循常道之血
统归其位。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治愈: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消失,反复皮疹症状消失;2)显效:水肿、蛋
白尿、血尿症状好转,皮疹消失;3)有效:水肿、蛋白尿、血尿症状好转,皮疹反复;4)无效:患者的
症状基本无改善。
2.2 临床疗效 经治疗1 个月~3 个月,本组病例36 例,治愈14 例,占38.89%:显效10 例,占27.78%;
有效8 例,占22.22%;无效4 例,占11.11%。其中病程短者,年龄小者,治疗时间相应较短,疗效高。4
例无效病例中,3 例为病程1 年以上,3 例为年龄在30 岁以上。该方案总有效率为88.89%。
3 体会
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以皮疹、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同时可伴有腹痛及关节痛,多数反复
发作。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首选药物,但治疗紫癜性肾炎(特别是皮疹
及血尿)没有肯定疗效。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既是脏腑功能的表现,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气与人体
的病理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李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就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不足实由脾胃虚弱或
脾胃损伤所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脾胃功能较弱,故本病以6~13 岁儿童常
见;成人则由于饥饱、劳役、精神刺激造成脾胃损伤。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肺、肝、肾
的升降、浮沉运动多是以脾胃为枢纽的。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 “人以胃气为本。”他在《脾胃虚实
传变论》中指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
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若因饥饱、劳役、精神刺
激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五脏受病,而产生“中气下陷,阴火上乘”的病理状态,一切精微物质不能统摄,
故出现紫癜、血尿、蛋白尿等现象。在治则上提出以补益元气为主,元气旺,自然阳气升,而阴火降,其
宗旨是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取其补足中气,升阳举陷,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山东青岛,266012)
摘要 目的:讨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在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 年到2012 年在我院
治疗的36 例紫癜性肾炎患者。结果: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明显。结论:补中益气
汤能补足中气,升阳举陷,鼓舞气血生长,使一切不循常道之血统归其位。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变是全身
弥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属中医“紫斑”“血证”“肠风”“风痹”范畴,
其或因外感六淫之邪,或因饮食异物,或因滥用药物,或蚊虫叮咬等,秉体不受,化为邪毒,侵及血脉,
外溢肌肤,累及肠道、关节、肾脏,出现皮肤紫斑,腹痛便血,关节肿大疼痛和蛋白尿,血尿等。西医中
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取得了
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控制了紫癜性肾炎所产生的后遗症,而且可以避免应用激素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 年到2012 年共诊治紫癜性肾炎患者36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0 例。最
大者43 岁,最小者5 岁,平均20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紫癜性肾炎诊断要点:1)所有患者均出现过皮疹。
有的仅出现1 次,有的可有1~2 次至多3 次反复,个别可连续发作达数月甚至数年。2)6 例患者伴有关节
疼痛。3)4 例患者伴有胃肠道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和便血。4)所有患者均有血尿,20 例伴有蛋白尿,
2 例伴有高血压,3 例伴有水肿。5)36 例患者舌脉均为舌质淡脉沉细。
1.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1)积极寻找和去除可能的过敏原。2)饮食控制: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3)如有高血压,适当选用ACEI 或ARB 类药物。4)如有水肿,适当选用利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 6·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尿剂。药物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9g,当
归12g,炙甘草6g。脾虚湿盛加茯苓30g,薏苡仁20g 以健脾渗湿;水肿加车前子30g,泽兰泻各15g;寒
冷时皮疹加重时稍加桂枝10g 以温通经络;尿中潜血偏多加仙鹤草30g,茜草30g,大小蓟各15g,生地黄
15g 以凉血化瘀止血;稍加防风12g 以祛风解表。其他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用药。方中重用黄芪补
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配党参、炙甘草补脾胃而生气;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脾胃中气下陷,少加
升麻、柴胡之气轻味薄之品,一以升举下陷的清气还于脾胃,二以升少阳生发之气上煦心肺;陈皮理气,
升清化浊,气旺则血生;桂枝温阳助阳,以当归助诸药以和血脉;若血分有热,稍加茜草、仙鹤草、大小
蓟等凉血化瘀止血之品。诸药合用可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健脾益气,调节营卫,使一切不循常道之血
统归其位。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治愈: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消失,反复皮疹症状消失;2)显效:水肿、蛋
白尿、血尿症状好转,皮疹消失;3)有效:水肿、蛋白尿、血尿症状好转,皮疹反复;4)无效:患者的
症状基本无改善。
2.2 临床疗效 经治疗1 个月~3 个月,本组病例36 例,治愈14 例,占38.89%:显效10 例,占27.78%;
有效8 例,占22.22%;无效4 例,占11.11%。其中病程短者,年龄小者,治疗时间相应较短,疗效高。4
例无效病例中,3 例为病程1 年以上,3 例为年龄在30 岁以上。该方案总有效率为88.89%。
3 体会
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以皮疹、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同时可伴有腹痛及关节痛,多数反复
发作。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首选药物,但治疗紫癜性肾炎(特别是皮疹
及血尿)没有肯定疗效。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既是脏腑功能的表现,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气与人体
的病理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李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就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不足实由脾胃虚弱或
脾胃损伤所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脾胃功能较弱,故本病以6~13 岁儿童常
见;成人则由于饥饱、劳役、精神刺激造成脾胃损伤。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肺、肝、肾
的升降、浮沉运动多是以脾胃为枢纽的。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 “人以胃气为本。”他在《脾胃虚实
传变论》中指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
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若因饥饱、劳役、精神刺
激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五脏受病,而产生“中气下陷,阴火上乘”的病理状态,一切精微物质不能统摄,
故出现紫癜、血尿、蛋白尿等现象。在治则上提出以补益元气为主,元气旺,自然阳气升,而阴火降,其
宗旨是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取其补足中气,升阳举陷,鼓舞气血生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