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国医论坛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大宝国医论坛
大宝国医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大宝国医论坛

中医学习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size=24]5570 例HIV/AIDS 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size]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周启鑫

周启鑫
Admin

郭会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艾滋病(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截至2011 年
10 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43.4 万余例。HIV/AIDS 患者症状体征繁多,本研究采用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自2010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5570 例HIV/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作
为研究对象,分析HIV/AIDS 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5570 例患者均由河南、安徽、湖北三省艾滋病临床救治定点单位收集,剔除年龄<18 岁者66
例,年龄>65 岁者81 例,症状体征不完整者18 例,共剔除病例165 例,占全部纳入病例的2.96%。实际
纳入患者5405 例,见表1。
表1 人口学指标信息(n=5405)
项目 频数 比例(%) 项目 频数 比例(%)
性别 婚况
男 2706 50.06 未婚 54 1.00
女 2699 49.94 已婚 4867 90.05
年龄 离异/丧偶 297 5.49
均值 45.53 — 不详 187 3.46
标准差 8.042 — 血型
民族 A 202 3.72
汉族 5397 99.86 B 202 3.72
其他 8 0.13 AB 81 1.50
职业 O 192 3.52
农民 4906 90.77 不详 4727 87.46
其他职业 499 9.23 — — —
1.2 入选标准
1.2.1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1997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93·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证候部分》、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相关的证候诊断标准,按照主症、次症及相应的
选择条件,进行统一的辨证。
1.2.2 艾滋病诊断标准 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2005 版)中诊断标准。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专家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方式,应用传染病重大专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等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9ZX10005-019)”设计的“中医药治
疗艾滋病HIV/AIDS 项目登记表”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中医四诊信息,并及时进行中医证候
诊断;对HIV/AIDS 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分布
症状体征共纳入患者5405 例,出现最多的症状为乏力,其次为食欲不振。一旦出现症状,患者认为
其最痛苦症状的比例大于40% 的症状有:乏力、皮肤丘疹、皮肤疱疹、头晕、咳嗽、腹痛和食欲不振。
见表2 和表3。
表2 症状体征分布(n=5405)
项目 例数(%) 痛苦例数(%) 项目 例数(%) 痛苦例数(%)
全身 头面部
乏力 2902(53.69) 1378(47.48) 头晕 705(13.04) 303(42.98)
容易感冒 771(14.26) 285(36.96) 头痛 373(6.90) 142(39.07)
发热 717(13.27) 285(39.75) 毛发脱落 182(3.37) 12(6.59)
四肢困重 589(10.90) 100(16.98) 胸腹
消瘦 559(10.34) 88(15.74) 咳嗽 862(15.95) 493(57.19)
不寐 441(8.16) 129(29.25) 气短 504(9.32) 162(32.14)
汗出 354(6.55) 59(16.67) 胸闷 308(5.70) 106(34.42)
畏寒 340(6.29) 35(10.29) 腹痛 269(4.98) 132(49.07)
腰酸 330(6.11) 104(31.52) 心悸 265(4.90) 78(29.43)
腰痛 311(5.75) 93(29.90) 腹胀 239(4.42) 33(13.81)
皮肤丘疹 253(4.68) 105(41.50) 饮食
易怒 213(3.94) 26(12.21) 食欲不振 1327(24.55) 673(50.72)
急躁 210(3.89) 26(12.38) 食少 1021(18.89) 228(22.33)
皮肤疮疡 137(2.53) 55(40.15) 恶心 243(4.50) 85(34.98)
皮肤疱疹 74(1.37) 42(56.76) 呕吐 90(1.67) 42(46.67)
表3 舌脉象分布(n=5405)
项目 频数(%) 项目 频数(%)
舌象 脉象
舌淡红 2585(47.83) 脉细 3136(58.02)
舌淡 1035(19.15) 脉沉 1159(21.44)
舌红 838(15.50) 脉弱 1142(21.13)
舌淡白 117(2.16) 脉滑 617(11.42)
舌暗 84(1.55) 脉弦 557(10.31)
苔白 3502(64.79) 脉数 413(7.64)
苔薄 2601(48.12) 脉浮 231(4.27)
苔黄 856(15.84) 脉虚 150(2.78)
苔腻 659(12.19) 脉濡 114(2.11)
苔厚 304(5.62) 脉缓 81(1.50)
苔少 92(1.70) — —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94 ·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2.2 中医证候分布
有证候信息的患者4130 例,共涉及232 种证候。按照按照主次证及相应的选择条件,进行统一的辨
证。见表4。
表4 证候分布
项目 频数 比例(%) 项目 频数 比例(%)
实证 虚证
风寒证 218 4.73 气血两虚证 1220 26.49
风热证 61 1.32 脾虚证 678 14.72
寒证 35 0.76 肺气亏虚证 189 4.10
胃热证 15 0.33 气虚证 126 2.74
湿热证 223 4.84 气阴两虚证 97 2.11
气滞证 50 1.09 肺脾气虚证 55 1.19
脾胃不和证 20 0.43 脾肾两虚证 162 3.52
湿证 128 2.78 心气亏虚证 80 1.74
痰热雍肺证 38 0.83 肾虚证 81 1.76
血瘀证 22 0.48 血虚证 21 0.46
痰湿证 92 2.00 肝肾阴虚证 39 0.85
风痰上扰证 14 0.30 心脾两虚证 12 0.26
肝气郁结证 130 2.82 中气不足证 50 1.09
肝阳上亢证 42 0.91 肺肾两虚证 31 0.67
邪结皮肤 133 2.89 合计 2841 61.69
合计 1221 26.52 其他 543 11.79
2.3 使用方剂
纳入分析的5405 例患者中,使用方剂2912 人次,共涉及180 种3203 剂。使用频率>1%的方剂见表5。
表5 使用方剂分布
方剂 频数 比例(%) 方剂 频数 比例(%)
补中益气汤 281 8.77 止嗽散 65 2.03
香砂六君 200 6.24 小柴胡汤 63 1.97
参苓白术散 156 4.87 当归芍药散 58 1.81
爱心3 号 131 4.09 中艾3 57 1.78
龙胆泻肝汤 130 4.06 清金化痰丸 52 1.62
小青龙汤 122 3.81 人参启脾丸 52 1.62
中艾1 120 3.75 中艾2 52 1.62
八珍汤 104 3.25 扶正补虚汤 49 1.53
归脾汤 91 2.84 六君子汤 49 1.53
半夏泻心汤 84 2.62 荆防败毒散 45 1.40
丹栀逍遥散 77 2.40 十全大补汤 45 1.40
爱心4 号 76 2.37 舒肝和胃散 37 1.16
半夏白术天麻汤 72 2.25 玉屏风散 35 1.09
2.4 使用中草药
纳入分析的5405 例患者中,使用中草药1674 人次,共涉及277 种22989 味。使用频率>0.5%的中草
药见表6。
表6 使用中草药分布
中草药 频数 比例(%) 中草药 频数 比例(%)
茯苓 1305 5.68 黄连 206 0.90
大枣 1169 5.09 土白术 193 0.84
陈皮 1118 4.86 麻黄 191 0.83
当归 1117 4.86 泽泻 189 0.82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95·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中草药 频数 比例(%) 中草药 频数 比例(%)
人参 1056 4.59 芍药 187 0.81
白术 1054 4.58 车前子 186 0.81
甘草 857 3.73 山药 185 0.80
生姜 821 3.57 莲子 183 0.80
柴胡 773 3.36 炒神曲 182 0.79
半夏 709 3.08 防风 179 0.78
黄芪 595 2.59 五味子 175 0.76
黄芩 476 2.07 炒麦芽 155 0.67
白芍 458 1.99 木通 152 0.66
川芎 430 1.87 炒扁豆 147 0.64
砂仁 376 1.64 扁豆 146 0.64
党参 359 1.56 生地黄 146 0.64
木香 350 1.52 熟地黄 138 0.60
桔梗 337 1.47 荆芥 137 0.60
炙甘草 333 1.45 葛根 131 0.57
炒白术 278 1.21 牡丹皮 130 0.57
干姜 273 1.19 薄荷 128 0.56
升麻 239 1.04 龙胆草 128 0.56
桂枝 222 0.97 细辛 119 0.52
3. 讨论
3.1 症状体征分析
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是乏力(53.69%)、食欲不振(24.55%)、食少(18.89%)、咳嗽(15.95%)、
容易感冒(14.26%);舌象以舌淡红(47.83%)居多,舌苔以白苔(64.79%)居多;脉象以脉细(58.02%)
居多;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血两虚证(26.49%)、脾虚证(14.72%)居多。在现代医学中认为患者疲倦,全身
不适,活动后更甚,其本质是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结果。中医认为艾滋病系外邪入侵后引发的后天
内耗,从中医辨证理论当属正气虚弱证,气虚则推动无力。“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病邪只有在人体正气
亏虚的情况下才能引发各种症状并呈恶性发展,进而破坏扰乱脏腑功能,导致人体正气衰竭,扶助正气为
本病治疗的关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中焦脾胃以建中气,则化源充足,气血旺盛,扶正
尤其以健脾最为重要。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乏力、舌淡红、白苔属于脾虚症候范畴。
消化道是HIV 侵犯的靶器官之一,常见腹泻、纳呆、吞咽困难、消瘦、腹痛等。中医认为脾胃虚弱,
则运化无力,易致湿邪停聚,气机不畅,升降失常。纳呆病机多与脾虚湿盛有关,湿盛则困脾,脾虚则生
湿,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再则忧思伤脾,社会环境对患者的歧视态度,以及患者本人对并发症的恐惧
使得情志失调,精神紧张致肝气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食欲不佳。
3.2 方剂统计分析
从方剂频次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方剂出现频次依次是补中益气汤(8.77%)、香砂六君子汤(6.24%)、
参苓白术散(4.87%)。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用,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
发热证。香砂六君子汤以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组成,具有益气化痰、行气温中功用,主治脾胃气虚,痰
阻气滞证。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功用,主治脾虚夹湿的泄泻等。三者皆有健脾功用。
3.3 中药统计分析
从中药频次可以看出,出现频次依次是茯苓(5.68%)、大枣(5.09%)、陈皮(4.86%)、当归(4.86%)、
人参(4.59%)、白术(4.58%)、甘草(3.73%)。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主治各种水肿(以
脾虚湿盛为宜)、脾虚诸症、心悸,失眠(心脾两虚)。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对脾虚食
少便溏,倦怠乏力,能补中益气;对血虚萎黄及神志不安能养血安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
各种脾胃气滞证及湿痰,寒痰咳嗽。当归、人参、白术补气健脾补血。
总结以上症状体征和方药分析,可以看出脾气亏虚是艾滋病的基本病机,方剂以益气健脾为主,中药
以补气健脾为主。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调护正气是重中之重,而调护正气,则须重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96 ·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视调养脾胃。脾胃之气强盛才可抗邪;后天之本强健,水谷精微才能充盛,才能通过人体脏腑功能运动化
生气血精液等各类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细胞的免疫功能,抵御病毒侵袭,保障人体的生命运动正常进
行。

http://dabaoguoyi.5luntan.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