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鋆 朱盛国 张俞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上海,201203)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140 例肺
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 例和对照组70 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对照组服用
中药汤剂(玉屏风合异功散)。观察患儿2 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一般情况,并进行病情
分级。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 05) 。同时观察到疗程与
疗效呈正相关,疗程越长,疗效越好。结论: 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防治小儿哮喘疗效好、安全、接受
度高。
关键词 小儿哮喘;中药定向透药;临床观察
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是“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的中医特色疗法,是在传统敷贴基础上加离子导入,
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入络,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以表治里的目的。儿童哮喘中大部分为
肺脾两虚型,笔者分析了此型哮喘患儿2年内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肺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140 例,随机分
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6. 48 ±2. 39)岁,其中3~6岁46例,7~
10岁17例,11~14岁7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7岁,平均( 3. 78 ±1. 4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病情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3·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分级I级0例, Ⅱ级9例, Ⅲ级28例, Ⅳ级33例。对照组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 6.
76 ±2. 88)岁,3~6岁43例,~10 岁19例,~14岁8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6. 5岁,平均(3. 67 ±1. 88)岁;病
程最短半年,最长9年;病情分级I级1例,Ⅱ级7例,Ⅲ级31例,Ⅳ级3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
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 1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2 ]。哮喘缓解期诊断参照《哮喘病学》[ 3 ]拟定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缓解期哮喘患儿病情分级标准
分级 感冒次数 发作时一般情况
咳嗽 喘息 睡眠 活动能力
哮喘发作次数
I级 < 3次/6月 偶咳 偶作 安静 正常 ≤1次/6月
Ⅱ级 < 5次/6月 偶咳 间断发作 偶有夜间惊 轻微受限 ≤2次/6月
Ⅲ级 ≤1次/月 较多 频繁发作 不安 明显受限 ≤3次/6月
Ⅳ级 >1次/月 多 持续 严重影响 严重受限 >3次/6月
1. 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年龄3~14岁,处于哮喘缓解期,证属肺脾两虚证者,在此之
前哮喘缓解期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者。
1. 4 排除标准 哮喘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患、重度肺气肿
者,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热,不能坚
持治疗者,不能配合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中药研末,配制成敷贴2号方,姜汁调成糊状,制成直
径2cm,厚0.5cm圆饼,分别贴在患儿双侧百劳、肺俞、膏肓穴上,盖上消毒纱布,放置电极板,压上沙袋固定,
调节电脉冲的强度至5~9级,行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六次,连续2个三伏
天。2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2.2 对照组 口服中药,方取玉屏风合异功散,每日1剂,分2次服, 6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三伏天。
2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2组患儿在观察期间,如哮喘急性发作给予相应抗炎、平喘等综合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 ]。显效:咳、痰、喘症状
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3者。有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者。无效:咳、痰、
喘症状及发作次数均无改善者。
3.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级资料用轶和检验,有效率用X2检验。
3.3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2、表3。
表2 治疗1年两组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0 0 21 9 24 28 13 33 12
对照组 70 1 5 7 13 31 28 31 24
注: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 < 0. 01
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U=0.215,P=0.830) ,治疗组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意义(U=6.447,P<0.0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4 ·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表3 治疗2年两组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0 0 32 9 24 28 8 33 6
对照组 70 1 7 7 23 31 22 31 18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U=7.180,P <0. 0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
组。
3.4 中药定向透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4。
表4 中药定向透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例)
疗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年 25 21 24 65.7
2年
70 34 24 12 82.8*
注:与1年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中药定向透药治疗年限越长,疗效越佳。经统计学处理,中药定向透药治疗2年与治疗1年
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5.385,P=0.02)。
3. 5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副反应观察 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局部皮
肤潮红、轻度灼热感为正常反应,无需处理。70例治疗组患儿均未见皮肤破损、起疱,个别患儿敷贴部位
皮肤轻度瘙痒,服用抗过敏药后恢复正常。
4 讨论
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三伏天敷贴属中医“治未病”和“内病外治”范畴,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
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小儿肌肤嫩薄,穴位敷药易于透达,加之敷贴无疼痛、无创伤,儿童
接受度高,故此法非常适宜在儿科运用。
中药外敷穴位防治哮喘的最佳时间应为三伏,早在清代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夏月三伏中用白芥
子涂法,往往获效”。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
运行,到达相关脏腑而发挥作用。此外,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人之阳气得天之阳气相助,有助
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止哮喘发作的目的。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是在传统穴位敷贴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方法,此法利用脉冲电流刺激腧穴,同时
加大中药离子导入,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入络,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最终达到长期缓解咳喘症状的目的[5]。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许多口服药难以达到的优势,如药物透皮吸
收快,不受消化道生理状况及进食状况影响;药物经透皮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药物经透皮吸收后,能避免其在胃肠道的破坏,故能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的变化等。
此疗法所选背部腧穴参照清·张璐的“白芥子涂法”,选取双侧肺俞、膏肓、百劳穴。肺俞为肺气所转输
之处,能顺畅肺气,清利化痰,定喘止咳;膏肓为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具有扶阳固卫、济阴安营、
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百劳能滋补肺阴,舒筋活络。《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现代研究证明[ 6 ] ,
中药穴位敷贴可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过敏状态以及改善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
质系统的功能。而背俞穴平喘作用与气道的神经调节密切相关,刺激背俞穴后,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
平滑肌舒张而平喘,明显改善通气功能[7]。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使用时应避开皮肤炎症和破损部位,电极板要紧贴皮肤,防止移动;对电脉冲强度
的选择因人而异,强调主观感觉,以有麻、热感并能耐受为度。对小年龄儿童首次治疗的要耐心沟通,避
免其产生恐惧。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多反复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研究表明,三
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且治疗年限越长,
疗效越佳。该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5·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 : 745 - 753.
[3] 李明华,殷凯生,朱栓立. 哮喘病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17.
[4] 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题会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0,3(1):61.
[5] 郑舟军,乐富军,汪丙柱.电脉冲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季节性哮喘52 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30(6):661-662
[6] 王莹,严东标. 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 淮海医药, 2009, 27 (6) : 503 - 504.
[7] 张海洲.针灸背俞穴的平喘作用及机理浅见[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3):3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上海,201203)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140 例肺
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 例和对照组70 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对照组服用
中药汤剂(玉屏风合异功散)。观察患儿2 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一般情况,并进行病情
分级。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 05) 。同时观察到疗程与
疗效呈正相关,疗程越长,疗效越好。结论: 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防治小儿哮喘疗效好、安全、接受
度高。
关键词 小儿哮喘;中药定向透药;临床观察
三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是“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的中医特色疗法,是在传统敷贴基础上加离子导入,
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入络,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以表治里的目的。儿童哮喘中大部分为
肺脾两虚型,笔者分析了此型哮喘患儿2年内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肺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140 例,随机分
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6. 48 ±2. 39)岁,其中3~6岁46例,7~
10岁17例,11~14岁7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7岁,平均( 3. 78 ±1. 4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病情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3·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分级I级0例, Ⅱ级9例, Ⅲ级28例, Ⅳ级33例。对照组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 6.
76 ±2. 88)岁,3~6岁43例,~10 岁19例,~14岁8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6. 5岁,平均(3. 67 ±1. 88)岁;病
程最短半年,最长9年;病情分级I级1例,Ⅱ级7例,Ⅲ级31例,Ⅳ级3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
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 1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2 ]。哮喘缓解期诊断参照《哮喘病学》[ 3 ]拟定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缓解期哮喘患儿病情分级标准
分级 感冒次数 发作时一般情况
咳嗽 喘息 睡眠 活动能力
哮喘发作次数
I级 < 3次/6月 偶咳 偶作 安静 正常 ≤1次/6月
Ⅱ级 < 5次/6月 偶咳 间断发作 偶有夜间惊 轻微受限 ≤2次/6月
Ⅲ级 ≤1次/月 较多 频繁发作 不安 明显受限 ≤3次/6月
Ⅳ级 >1次/月 多 持续 严重影响 严重受限 >3次/6月
1. 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年龄3~14岁,处于哮喘缓解期,证属肺脾两虚证者,在此之
前哮喘缓解期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者。
1. 4 排除标准 哮喘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患、重度肺气肿
者,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热,不能坚
持治疗者,不能配合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中药研末,配制成敷贴2号方,姜汁调成糊状,制成直
径2cm,厚0.5cm圆饼,分别贴在患儿双侧百劳、肺俞、膏肓穴上,盖上消毒纱布,放置电极板,压上沙袋固定,
调节电脉冲的强度至5~9级,行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六次,连续2个三伏
天。2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2.2 对照组 口服中药,方取玉屏风合异功散,每日1剂,分2次服, 6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三伏天。
2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2组患儿在观察期间,如哮喘急性发作给予相应抗炎、平喘等综合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 ]。显效:咳、痰、喘症状
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3者。有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者。无效:咳、痰、
喘症状及发作次数均无改善者。
3.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级资料用轶和检验,有效率用X2检验。
3.3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2、表3。
表2 治疗1年两组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0 0 21 9 24 28 13 33 12
对照组 70 1 5 7 13 31 28 31 24
注: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 < 0. 01
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U=0.215,P=0.830) ,治疗组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意义(U=6.447,P<0.0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4 ·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表3 治疗2年两组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0 0 32 9 24 28 8 33 6
对照组 70 1 7 7 23 31 22 31 18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U=7.180,P <0. 0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
组。
3.4 中药定向透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4。
表4 中药定向透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例)
疗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年 25 21 24 65.7
2年
70 34 24 12 82.8*
注:与1年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中药定向透药治疗年限越长,疗效越佳。经统计学处理,中药定向透药治疗2年与治疗1年
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5.385,P=0.02)。
3. 5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副反应观察 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局部皮
肤潮红、轻度灼热感为正常反应,无需处理。70例治疗组患儿均未见皮肤破损、起疱,个别患儿敷贴部位
皮肤轻度瘙痒,服用抗过敏药后恢复正常。
4 讨论
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三伏天敷贴属中医“治未病”和“内病外治”范畴,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
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小儿肌肤嫩薄,穴位敷药易于透达,加之敷贴无疼痛、无创伤,儿童
接受度高,故此法非常适宜在儿科运用。
中药外敷穴位防治哮喘的最佳时间应为三伏,早在清代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夏月三伏中用白芥
子涂法,往往获效”。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
运行,到达相关脏腑而发挥作用。此外,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人之阳气得天之阳气相助,有助
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止哮喘发作的目的。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是在传统穴位敷贴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方法,此法利用脉冲电流刺激腧穴,同时
加大中药离子导入,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入络,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最终达到长期缓解咳喘症状的目的[5]。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许多口服药难以达到的优势,如药物透皮吸
收快,不受消化道生理状况及进食状况影响;药物经透皮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药物经透皮吸收后,能避免其在胃肠道的破坏,故能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的变化等。
此疗法所选背部腧穴参照清·张璐的“白芥子涂法”,选取双侧肺俞、膏肓、百劳穴。肺俞为肺气所转输
之处,能顺畅肺气,清利化痰,定喘止咳;膏肓为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具有扶阳固卫、济阴安营、
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百劳能滋补肺阴,舒筋活络。《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现代研究证明[ 6 ] ,
中药穴位敷贴可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过敏状态以及改善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
质系统的功能。而背俞穴平喘作用与气道的神经调节密切相关,刺激背俞穴后,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
平滑肌舒张而平喘,明显改善通气功能[7]。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使用时应避开皮肤炎症和破损部位,电极板要紧贴皮肤,防止移动;对电脉冲强度
的选择因人而异,强调主观感觉,以有麻、热感并能耐受为度。对小年龄儿童首次治疗的要耐心沟通,避
免其产生恐惧。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多反复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研究表明,三
伏天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且治疗年限越长,
疗效越佳。该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75·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 : 745 - 753.
[3] 李明华,殷凯生,朱栓立. 哮喘病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17.
[4] 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题会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0,3(1):61.
[5] 郑舟军,乐富军,汪丙柱.电脉冲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季节性哮喘52 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30(6):661-662
[6] 王莹,严东标. 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 淮海医药, 2009, 27 (6) : 503 - 504.
[7] 张海洲.针灸背俞穴的平喘作用及机理浅见[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