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俊英1 雷念东2 周爱萍3
(1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2 加拿大多伦多中药保健中心主任, CANADA;
3 江苏省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昆山,215301)
“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
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
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的实质就是继承先人思想提前预防控制,以“治
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助于人们树立积极的防病理念。“治未病”就是在健康状态下,
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如何才能将“治未病”贯穿于疾病控制工作的始终,做到防患于未然,
是值得人们深刻思索的问题。
1 未病先防、预防为上
1.1 顺应四时、未病防因 人类生存首先要顺应自然,适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按照春温、夏热、秋
凉、冬寒规律养生,注重未病防因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同时又是导致多种外感疾病发生的原因。顺应四时在于固守正气,增强体质,远离各种病邪侵害;以自然
之道养自然之性,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来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要适时地回避之,尤其
在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时,极易诱发一些疾病或加重原有的疾病,所以要密切关注气候的变化,及时
加减衣服,使机体适应季节变化,预防疾病发生。
1.2 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虽然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个人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有利于健康长寿。中医认为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
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
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
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
病,以求延年益寿。五禽戏、太极拳、步行、长跑都是很好的健身方法,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喜爱,选
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
1.3 阴阳平衡、饮食有节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一方偏衰,
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病理状态,所以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
旨。中医认为辛辣伤气,寒冷伤阳,一些水果蔬菜性寒,而另一些果蔬则性温,故应四季适时而食。其次
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饮食各种营养成份要有所兼顾,食量要有所节制,使脾胃活动能够协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3 4•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调配合、有张有弛,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地进行。
1.4 心态平和、恬淡虚无 对自己不苛求、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不处处与人争斗、对人表示善意、
找人倾诉烦恼、帮助别人做事、积极娱乐、知足常乐。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都是危害人
类健康的因素,是人类益寿延年的障碍。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不可能割断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
人类通过不断地自我调适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达到平衡。《内经》中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就是说保持心情平和,恬淡虚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既病防变、处惊不乱
所谓的既病防变通常理解是疾病发生之后,要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影响和传变。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原则,将疾病控制在亚临床状态阶段,防止出现临床症状,
抑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注意防止疾病的恶化或转为慢性。
2.1 早治防传 早治防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给其他人,二是防止疾病自身的进
一步传变。
2.2 慎治防变 机体发生疾病后由于邪正力量的转化,疾病可能会出现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单纯
到复杂的发展变化。如能在疾病的初期早期诊治,此时病位较浅正气未衰病情多轻而易治,诊治越早疗效
越好,如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步步深入,使病情愈趋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既病防变不仅要
切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其传变规律,实施预见性治疗以控制其病理传
变。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只有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地治疗,才能防
止疾病的传变。
2.3 智慧用药 症状既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也往往是肌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反应,因此需要智慧服
药。发热就是肌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抗病措施。如果在发热时,开始就投以退热药,不仅对肌
体不利,对治疗疾病也不利。体温超过38.5℃时,才应该采取退热措施;咳嗽可将气管内的痰及异物排出
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炎症分泌物及异物排出有积极作用,如果一咳嗽就吃止咳药物,则不利于炎
症的消除;腹泻主要是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多由细菌病毒感染、饮食不慎、食物中毒所致。开始时腹
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种腹泻会将有毒和刺激性物质排出体外,所以不能马上服用止泻药。若较长时间
的频繁腹泻则应考虑用药。
3 病愈防返、力促康复
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
者主要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
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3.1 调理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
情志刺激,则会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程度即成为致病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
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故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让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心理
因素。
3.2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靠脾胃的供给,
人的生命活动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而不合理的饮食,能伤害脾胃之气,影响水谷的运化和吸收,从
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疾病。《内经》很注重饮食的调节,强调饮食定量,不可过饥过饱。要求饮食定
时,不可贪味多餐,食物冷热要适宜。做到“谨和五味”,不可偏食。《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脾胃调和,正气充旺则体质强健,抗邪
抗病能力强。
3.3 激发潜能 经常按揉经络刺激某些穴位,疏通经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合理调整阴阳虚实,
激发自身潜能,利用潜能加之合理药物,尽早把疾病驱赶出体外。
疾病控制是一个大课题,未病先防理念的养成需要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
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未病先防要控烟、限酒、合理饮食、注重体育锻炼、调适心理,
关注五个平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阴阳、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
重要的。中医养生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是能启迪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的思想源泉。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35•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参考文献
[1] 陈竺,邢雪荣.2005 年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03).
[2] 钱俊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哲学思维[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84-685.
[3] 钱俊英.应用审证求因方法揭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59-660.
[4] 钱俊英.如何审时度势处理好应急疫情[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163-167.
[5] 徐德忠.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实施方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3.
[6] 雷念东,钱俊英,肖红.中药瘦身胶囊减肥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87-89.
(1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2 加拿大多伦多中药保健中心主任, CANADA;
3 江苏省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昆山,215301)
“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
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
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的实质就是继承先人思想提前预防控制,以“治
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助于人们树立积极的防病理念。“治未病”就是在健康状态下,
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如何才能将“治未病”贯穿于疾病控制工作的始终,做到防患于未然,
是值得人们深刻思索的问题。
1 未病先防、预防为上
1.1 顺应四时、未病防因 人类生存首先要顺应自然,适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按照春温、夏热、秋
凉、冬寒规律养生,注重未病防因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同时又是导致多种外感疾病发生的原因。顺应四时在于固守正气,增强体质,远离各种病邪侵害;以自然
之道养自然之性,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来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要适时地回避之,尤其
在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时,极易诱发一些疾病或加重原有的疾病,所以要密切关注气候的变化,及时
加减衣服,使机体适应季节变化,预防疾病发生。
1.2 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虽然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个人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有利于健康长寿。中医认为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
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
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
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
病,以求延年益寿。五禽戏、太极拳、步行、长跑都是很好的健身方法,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喜爱,选
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
1.3 阴阳平衡、饮食有节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一方偏衰,
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病理状态,所以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
旨。中医认为辛辣伤气,寒冷伤阳,一些水果蔬菜性寒,而另一些果蔬则性温,故应四季适时而食。其次
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饮食各种营养成份要有所兼顾,食量要有所节制,使脾胃活动能够协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3 4•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调配合、有张有弛,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地进行。
1.4 心态平和、恬淡虚无 对自己不苛求、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不处处与人争斗、对人表示善意、
找人倾诉烦恼、帮助别人做事、积极娱乐、知足常乐。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都是危害人
类健康的因素,是人类益寿延年的障碍。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不可能割断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
人类通过不断地自我调适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达到平衡。《内经》中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就是说保持心情平和,恬淡虚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既病防变、处惊不乱
所谓的既病防变通常理解是疾病发生之后,要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影响和传变。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原则,将疾病控制在亚临床状态阶段,防止出现临床症状,
抑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注意防止疾病的恶化或转为慢性。
2.1 早治防传 早治防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给其他人,二是防止疾病自身的进
一步传变。
2.2 慎治防变 机体发生疾病后由于邪正力量的转化,疾病可能会出现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单纯
到复杂的发展变化。如能在疾病的初期早期诊治,此时病位较浅正气未衰病情多轻而易治,诊治越早疗效
越好,如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步步深入,使病情愈趋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既病防变不仅要
切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其传变规律,实施预见性治疗以控制其病理传
变。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只有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地治疗,才能防
止疾病的传变。
2.3 智慧用药 症状既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也往往是肌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反应,因此需要智慧服
药。发热就是肌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抗病措施。如果在发热时,开始就投以退热药,不仅对肌
体不利,对治疗疾病也不利。体温超过38.5℃时,才应该采取退热措施;咳嗽可将气管内的痰及异物排出
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炎症分泌物及异物排出有积极作用,如果一咳嗽就吃止咳药物,则不利于炎
症的消除;腹泻主要是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多由细菌病毒感染、饮食不慎、食物中毒所致。开始时腹
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种腹泻会将有毒和刺激性物质排出体外,所以不能马上服用止泻药。若较长时间
的频繁腹泻则应考虑用药。
3 病愈防返、力促康复
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
者主要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
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3.1 调理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
情志刺激,则会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程度即成为致病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
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故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让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心理
因素。
3.2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靠脾胃的供给,
人的生命活动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而不合理的饮食,能伤害脾胃之气,影响水谷的运化和吸收,从
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疾病。《内经》很注重饮食的调节,强调饮食定量,不可过饥过饱。要求饮食定
时,不可贪味多餐,食物冷热要适宜。做到“谨和五味”,不可偏食。《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脾胃调和,正气充旺则体质强健,抗邪
抗病能力强。
3.3 激发潜能 经常按揉经络刺激某些穴位,疏通经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合理调整阴阳虚实,
激发自身潜能,利用潜能加之合理药物,尽早把疾病驱赶出体外。
疾病控制是一个大课题,未病先防理念的养成需要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
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未病先防要控烟、限酒、合理饮食、注重体育锻炼、调适心理,
关注五个平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阴阳、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
重要的。中医养生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是能启迪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的思想源泉。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35•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参考文献
[1] 陈竺,邢雪荣.2005 年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03).
[2] 钱俊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哲学思维[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84-685.
[3] 钱俊英.应用审证求因方法揭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59-660.
[4] 钱俊英.如何审时度势处理好应急疫情[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163-167.
[5] 徐德忠.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实施方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3.
[6] 雷念东,钱俊英,肖红.中药瘦身胶囊减肥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