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国医论坛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大宝国医论坛
大宝国医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大宝国医论坛

中医学习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size=24]陈全新教授学术思想及“岭南陈氏针法[/size]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周启鑫

周启鑫
Admin

陈秀华 李颖 奎瑜 张圣浩 指导:陈全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510120)
摘要 全国名中医陈全新教授认为临证论治必先辨证,其学术思想以中医“阴阳”为主导,认为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引起的。临证着重从整体观出发,将辨证、辨病与辨经有机结合,旨在调和
脏脏阴阳。在论治过程中,强调针刺取穴配伍的辨证论治;尤其重视针刺手法,他将古今针刺手法融合贯
通,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针刺手法,创立“岭南陈氏针法”,包括“陈氏飞针法”“陈氏导气手法”和“陈氏分级
补泻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针刺法的内容,赋予了针刺法新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陈全新;学术思想;针刺法
The ideologyof Professor Chen Quanxin and the technicalityof "Lingnan Chen’sNeedle"
Abstract Objective: Sprain-caused ankle arthritis is a commonly seen disease. This diseas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with early diagnosis and positive treatment; otherwise, it may influence life quality, and even cause
disability. Treating method: to apply quick needling by fire needles on the swelling, red, heat or aching part of the
ankle. Effect: Fire needle has favorable effect in treating sprain-caused ankle arthritis. Conclusion: fire needle can
relieve pain in a short time in the treatment of sprain-caused ankle arthritis, to prevent patients’ life quality from
being affected by lacking of timely treatment for more serious sprained ankle.
Key Words Ankle arthritis caused by sprain;Fire treatment;Warm activation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297•
针 灸 经 络
Acupuncture & meridians
陈全新,男,1933 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卫生部、人事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
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广东
省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先后应邀赴多国讲学,并受英、美、澳等多国大学及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和学
术顾问,其略传先后被载入《中国名医列传》、《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及英国剑桥《世界医学名人录》。
笔者有幸能在临床上师从全国名中医陈全新教授,传承其学术思想及“岭南陈氏针法”,切身体会到陈老临
证对中医辨证论治学术思想之继承与创新,亲身感受到痿痹顽疾在其银针之下的“验”、“效”二字。现将陈
老的成才之路详细介绍如下。
陈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1955 年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省中医
院从事中医针灸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己逾五十载。早在50 年代,他被选派参加中国医疗
专家组,赴也门王国为当地医治疾患,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愈了不少痿痹顽疾,被誉为“东方神仙”。他创
立“岭南陈氏针法”,包括“陈氏飞针法”“陈氏导气手法”和“陈氏分级补泻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针刺法的内
容,赋予了针刺法新的应用价值。陈全新教授从事中医针灸学科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近60 年,提倡对传统
医学要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其学术思想以“阴阳”为主导,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
引起的。他崇尚古贤,十分重视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认为论治必先辨证。他临证着重从整体观出发,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将辨证、辨病与辨经相结合,旨在调和脏腑阴阳。
陈老博览群书,对针刺法颇有研究;他善于学习古人但又不拘泥于古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将古今针刺手法融合贯通,提炼改进,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使他对针灸学术理论多有阐发,总结出一套规范
化的针刺手法,从针刺术前准备到进针法、催气法、行气法、补泻法、针刺方向、角度、深浅和注意事项、
针刺取穴顺序、配方规律和辨证论治特点等均有独到见解,创立“岭南陈氏针法”,包括“陈氏飞针法”、“陈
氏导气手法”和“陈氏分级补泻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针刺法的内容,赋予了针刺法新的应用价值。这种运用
中医理论、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患者主、客观症状和指标进行辨证施治的针刺法,是具有传统医学基础的、
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也正是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精华。现将导师学术思想和“岭
南陈氏针法”特色分述如下。
1 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陈全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临床诊病,围绕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中医
基础理论,他指出:辨证论治应根据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加以综合分析,认识疾病的本质,施治时运用
与疾病偏盛的相反作用,调理阴阳,使之在新的基础上,恢复新的平衡,以纠正人体阴阳失调的状况。陈
教授尤其注重阴阳五行及脏腑经络辨证,擅长用背腧穴治疗脏腑病变。
陈教授更擅长以脏腑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例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肾阴亏虚、
肝阳上亢的眩晕,他根据“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理论,用平补手法刺太溪、肾俞,以达到滋水涵木的目的。
又如治疗上腹持续疼痛,根据“木克土”的相克理论,肝木太过,导致脾胃失调;故采用调肝健脾法,刺太
冲、阴陵泉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运用五行学说,必须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情灵活运用,
不能机械套用五行的推演归类;否则,容易导出错误的结论。
《灵枢•经脉篇》记载的“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
取之”和“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确立了针灸论治的纲领。陈教授认为,临床应根据疾病的寒、热、虚、
实,辨证运用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施治方法。总的来说,根据八纲辨证运用针灸,阴证宜深
刺久留,多用灸法;阳证宜浅刺,不留针或短暂留针,少灸或不灸。
确定针灸的治疗原则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突变,来势急骤凶险,危及生命时,宜“急则治
标”,迅速作出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标本兼治”或“缓则治本”,这就是中医学根据病情轻重缓急,
“治分先后”的辨证论治方法。
2 临床取穴配伍,强调整体辨证
在论治过程中,陈教授十分强调经络理论对针灸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认为经络学说是针灸辨证论治
的主体,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结合四诊八纲,通过辨证分经,明确病部、病位的诊断方法,是针灸辨
证的特点。此外,他特别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及运针“针游于巷”的治法,以及强调针刺取穴先后次序
的灵活运用。由于每一穴位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取穴时就有主穴与配穴之分。临床应用时,要根据病情
分清主次,灵活选择取穴的先后次序。
此外,陈教授认为必须注意结合整体辨证,灵活运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针灸与药物相结合,方能取得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29 8•
针 灸 经 络
Acupuncture & meridians
良效。由此可见,针刺取穴的先后和补泻手法的施用,必须参照当时的病情,灵活运用、辨证论治,在治
疗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灵活补泻,辨证施治
3.1 补泻手法的灵活运用 陈教授对针刺手法颇有研究,认为因人、因病、因时恰如其分地运用补泻
手法是针刺疗效的关键,针刺治病必须在正确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才能取得较好
的疗效。
《素问•调经论》中就提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长期的临床实践,使导师对此有深刻
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他指出:针灸医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精华糟粕并存。古代文献对
针刺法的论述,直到现在,大多数仍有实用价值,但由于书中文义深奥不易通晓,有些过于繁琐,难以操
作,有些属推理性,缺乏实用价值,如以奇偶数,男左女右等区分补泻便是。而近代医学仅用轻、中、重
刺激来区分补泻似乎又过于简化,况且若以轻刺激为补,则难以与“烧山火”这种刺激量较强的温补手法吻
合。
他赞赏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提出的“刺有大小”之说,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
治的原则,从整体观念出发,按照不同个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根据体质、病情、病程及疾病的不同阶段、
发病年龄、地域、气候环境、情志以及针下气至盛衰等情况,辨证施治,把补虚泻实的原则和病情灵活地
结合起来,根据病情变化,相应调整针刺补法或泻法的治疗量。基于此认识,导师在繁忙的诊务之余,博
览群书,兼收并蓄,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进而独创了一套既具有传统内容、又较规范化的“陈氏分级补
泻手法”。该法采用不同的运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虚泻实的治疗量相对地分为轻、平、大三类(即
轻补、平补、大补;轻泻、平泻、大泻)。
导师认为,不仅针对不同的患者,辨证施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尽管针对同一患者,在同一针刺过程
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变化,灵活施治。不同的补泻,除了体现在不同的操
作手法外,还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患者主、客观症状和指标来辨证施治。
3.2 导气手法的灵活运用 陈教授施治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及运针“针游于巷”的治法,取穴少而
精,注重运针行气,促使针感传导和气至病所,因而疗效卓著。他擅用候气、催气、行气和守气等导气手
法,提出“陈氏导气手法”。他认为针刺取效的关键是驭气通经,常运用捻、捣、括、弹等催气手法,促使
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旺盛。
导师非常重视针下得气,正如《灵枢•小针解》曰:“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
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说明“守气”时应仔细辨认
针下气至,“得气”时不要随便改变针刺方向和深度,宜手不离针,持针不动,针尖不要偏离已得气之处;
或用“治神法”贯气于指,“守神法”守气勿失,令经气陆续而至,绕于针下。
导师认为“治神”与“守神”是一切针刺手法的基础,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强调这是一个针灸医师
应具备的医疗作风;针刺操作时必须做到手巧心静,形神合一,才能“得神取气”,获得临床疗效。“治神”,
正如《灵枢•终始》所云“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令志在针”,要求医者在针刺过程中
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不二用,才能刺穴准确,进针顺利,得气明显,运针自如。导师引用《素问•宝
命全形论》中“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的论述,认为针刺者必须细致观察针下“气至”的情况。
《标幽赋》所注“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正是对治神的具体要求。“守神”,一是指
医者在进针后要专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注意患者神的变化和反应,并及时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二是要
求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刺感应,专心注意于病所,促使气至。“治神”与“守神”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
到临床疗效,同时也是衡量针灸水平高下的标准。在临床上,针刺前医者必须定神、重视心理安慰,针刺
时强调医患合作,调针后患者注重养神,勿大怒、大喜、大悲或大忧,以免神气耗散;患者如能配合静功、
自我按摩和太极拳等养生方法,则能更好地巩固疗效。
3.3 进针手法的灵活运用 针刺进针与行针寻气、运针催气一样,是临床针刺论治的重要手段,更是
施用补虚泻实手法的基础。总的来说,针刺操作要做到快慢结合(即穿皮宜快、捻针宜慢),指力均匀;
如捻针角度过大或只向一个方向搓针,必然会出现《针灸大成》所指“若转太紧,下入肉缠针,则有大痛
之患”的毛病。
陈老综合多种针刺法的优点,并加以改进、创新而独创“快速旋转进针法”,以“无痛、无菌、准确、快
速旋转进针”为特点,这种进针手法因进针快速、手法轻巧、动作潇洒,故称为“陈氏飞针法”。该针法深受
同行赞许和喜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上作现场示范表演,有“飞针”的美誉。四十多年来,吸引了来自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299•
针 灸 经 络
Acupuncture & meridians
英、美、日、法、澳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和进修医生前来学习,飞针绝技传五洲。
4 临证医案
某,女,35 岁,办公室文员。主诉:反复颈肩酸痛5 年,加重并向右上肢放射痛3 天。病史:平素低
头工作为主,颈肩部反复酸痛5 年,每因劳倦、天气剧变而病发。近3 天因加班工作劳累,初致颈痛复发,
头颈俯仰不利,继而疼痛加剧并向右上肢放射,痛彻肩臂,伴右手中指、示指、小指麻痹感,痛痹以夜间
为甚,影响睡眠。经服药未效,前来就诊。查体:患者面色暗淡,颈肩肌紧张,颈4、5、6 椎压痛,尤以
右侧为甚,头颈俯仰、转侧受限,右臂提举不利,右中指、示指、小指感觉异常。右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舌质淡暗,边有瘀点,苔薄微黄腻,脉弦细。患者平素低头工作为主,致局部劳损,颈痛5 年缠绵未愈,
久病必瘀,气血郁滞,经脉不通而成病。复因近日加班劳累,营卫气血失调致颈痛加剧,头颈活动受限;
痹阻脉络,筋脉失养而致痛掣肩臂,手指麻痹。察其舌淡暗,边有瘀点,苔薄微黄腻,脉弦细,证脉合参,
当属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证候。中医诊断:骨痹(气滞血瘀);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法: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针用平补平泻法。取穴:大杼(双)、肩髃(右)、曲池(右)。刺法:陈教授以
平补手法针刺双侧大杼穴,向椎体斜刺进针得气后,施术时以小角度捻针为主,捻针频率较慢,捻转幅度
较小。针尖斜向椎体,能促使经气随针到于病所。针刺肩髃、曲池用平泻手法,进针得气后,运针以速按
慢提,较大幅度捻针为主,刺肩髃穴时,针尖斜向肘部,促使经气向下传导。当陈教授以手法捻针导气后,
患者顿觉针下有股气来回流动,从颈向手放射,疼痛渐减。留针30min。出针后患者颈痛减轻,头颈部活
动幅度增大,嘱其回家后可以温热毛巾外敷颈部,次日再来诊。
二诊:患者自诉经昨日针治后,颈部疼痛减轻,已可俯仰颈部,右臂提举改善,晚上痛痹感减轻,夜
可安睡。察其舌边瘀点转淡,证明经脉瘀阻得以减轻。取穴改为新设(双)、臂臑(右)、手三里(右),
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针刺新设穴时,得气后不提插,用捻转手法导气,使针感向肩背部扩散。刺臂臑、
手三里时针尖朝向下,促使经气向指传导。
三诊:患者喜诉经2 日针治,颈部疼痛大减,头颈活动恢复正常,头痛、胸闷等症消失,唯晚上手指
仍有麻痹感,察其舌淡,舌边瘀点已消,苔薄,脉细,症续好转,乃守上方加补法针刺肝俞(双)、膈俞
(双)。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灸双侧肝俞、膈俞。经3 次针治,证脉平,病将愈矣。
四诊:1 周后患者再次来诊,证见神疲肢怠,面色无华,诉颈痛、手麻有所反复,食欲不振。细问得
知,患者因吹冷气受凉后,上证再现。察其皮肤厥凉,舌淡胖,苔薄白微腻,脉滑。陈教授认为患者虽颈
痛、手麻症状同前,但诱因不同,辨证论治,属外感寒湿之邪而致颈痛复发。治法:温经行气,通络止痛。
施治时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针灸并用。取穴百劳(双)、肩髃(右)、外关(右)。灸法:出针后以艾
条温灸双侧脾俞、足三里。
五诊:患者面色淡红,颈肩活动改善,食欲增进,肌肤转暖,舌淡,苔薄,脉滑。前法合度,症续好
转,仍旨原意施治。术后嘱其回家后仍可以艾条温灸针刺部位,巩固疗效。
再经2 次针治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察其舌脉常,病愈矣。嘱其注意局部保暖,劳逸结合,多锻炼。
按语:陈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
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患者颈肩酸痛反复发作5 年,病
久缠绵未愈,久病必瘀,瘀阻脉络,经络气血受阻,筋脉失养而成病,又因工作劳累,致气血瘀滞不通使
病情加重,故论治应注重疏通经络气血,气血运行得畅,痹则可除。
首、二诊针刺大杼、新设、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重在疏通经络气血。大杼为骨会,补法刺之可
壮骨益髓而消骨痹;新设、肩髃、臂臑、手三里直接疏通病部经气,消除手指麻痹感。三诊患者喜诉经2
次针治,症状基本消失,结合舌脉,血瘀之象已除,经脉得通,除守上方治疗疏通经络气血外,加补法针
刺双侧肝俞、膈俞,并施以温灸。肝藏血,膈俞为血会,补刺法加温灸能补益气血,旺盛血行而养筋去痹。
经3 次针治,病已愈,后患者复因外感风寒,上证再次出现。虽证同前,但结合舌脉、病因,属外感
寒湿之邪,而致颈痛复发,故取百劳穴疏通病部经气而祛痹痛;肩髃、外关疏通经络;温针灸脾俞可健运
脾土,调和气血,化湿通络;足三里可旺盛气血而驱瘀滞。经络气血得通,病邪得祛则病能愈矣。
参考文献
[1] 陈全新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新中医,2003,35(7):14.
[2] 陈全新针刺治疗经验.中医杂志,2004,45(7):502.
[3] 陈全新针灸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陈氏针法新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30 0•
针 灸 经 络
Acupuncture & meridians

http://dabaoguoyi.5luntan.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