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国医论坛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大宝国医论坛
大宝国医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大宝国医论坛

中医学习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size=24]越鞠保和丸治疗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的临床体会[/size]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周启鑫

周启鑫
Admin

何文德
(马来西亚)
摘要 目的:探索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 例采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剤混均组越鞠
保和丸方治疗。结果:越鞠保和丸主方加减对治疗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5 例痊愈,显效13 例。讨论:小儿情
绪的不稳定状态终将造成消化系统的障碍,胃纳差,畏食,厌食。中医学说,气郁,气滞则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
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不行,故见胸膈痞闷,腹胀不适,不思饮食,甚则厌食.越鞠保和丸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为主,结合运脾消滞,正符合肝脾不和证的小儿厌食病机。
关键词 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中药浓缩颗粒剤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Apocleisis and Liver and Spleen Disharmony Syndrome of Children with Yuejue
Baohe Wan
He Wende
(Malaysi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treating liver and spleen disharmony syndrome of
children. Methods: 20 cases of treatment with Yuejue Bao Wan, a formula of concentrated granules made by one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89•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single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utcome: 5 cases of being cured, 13 cases of getting better. Discussion: The
unstable status of mood of children will eventually result in disorder of digestive system, bad stomach capacity,
fear of food and apocleisis. It is regarded in TCM that the stagnation of qi brings constraining of liver qi and qi
diseases are easy to spread to spleen. Qi stagnation in both spleen and stomach, disorder of ascending &
descending and circulation result in chest stuffiness, abdominal distention, poor appetite and even apocleisis.
Yuejue Baohe Wan, with the main function of regulating qi, relieving depression, regulating qi movement,
combined with relieving stagnation, matches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children apocleisis of liver spleen
disharmony syndrome.
Key Words Children apocleisis; Liver and spleen disharmony syndrome; Formula of concentrated granul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是现今小儿中常见的病症,
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
小”,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以纳呆食少为主,对进食不感兴趣、甚至则厌恶,
食量较正常同龄儿显着减少,并有较长的病程(一般认为应当在两个月以上)[1]。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进食问题(包括拒食和偏食)的发病率约为12%~34%。小儿厌食症西医并没有明确的
诊断标准,大多数医家所引用的只是《实用儿科学》的诊断要点,外文文献也只涉及到神经性厌食,或者作
为并发症出现,具体机制不明。本病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尤以1~6 岁小儿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高于
农村,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在长夏暑湿当令之时会加重。小儿厌食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区不适,
病程迁延不愈者,可是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从而易于罹患他症,甚或影响生长发育转化为疳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因素的变化及食品结构的改变,小儿厌食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其临床表
现和辨证分型亦有新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情志不调和饮食不当导致的厌食症明显增加。现代小儿多为独生
子女,父母亲长比较宠爱,导致部分小儿娇生惯养,性情执拗;家庭对小儿期望值高,小儿方开智慧,便
参加各种学习班,背其天性,逆其性情;小儿神气怯若,易受惊恐,现代媒体中各种恐怖暴力镜头使小儿
暴受惊恐等,均可导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乘犯脾胃而致厌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西方饮食文化的
影响,小儿多食高热量高营养饮食,易致饮食积滞而伤脾。故临床肝脾不和的小儿厌食患者较为常见。这
类患儿大多久用健脾益气开胃之品而无明显效果,使用调和肝脾的治法常能收到良好疗效。马来西亚华人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故华人家庭对小儿爱护有加。马来西亚华裔儿童
需承受学习多元文化的压力,精神负担较重,而饮食亦多高热量高营养饮食,故肝脾不和的厌食症较为多
见。因此对肝脾不和的厌食症探索有效治法对保障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西医学对小儿厌食的病因病理机制及相应治疗均有研究。小儿厌食的研究普遍在胃肠道动力、微量元
素、胃肠道消化酶等范围,临床报道不少。其把厌食症主要归属于消化功能紊乱、进食障碍或功能性消化
不良。西医学认为小儿厌食机制不明,《实用儿科学》指出厌食主要有两种生理病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
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
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其影响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导致消
化不良,引起厌食,甚者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学习记忆行为缺陷。病因方面,
大多数医家认为小儿厌食症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喂养心理因素外,与微量元素锌缺乏、胃肠疾病、
感染等也有密切关系。治疗方面应进行喂养指导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上以多酶片能增加消化酶,补锌剂增
强味蕾效应,促胃动力药可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有益菌而改善肠道菌群。
厌食一症,古籍未列专章,其论述仅于脾胃及脾胃病等章节中散见,《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可查文献中最早的对中医儿科厌食从理论到临床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南京中医药大
学汪受传教授,其所做《小儿厌食证治琐谈》《小儿厌食病因病机探讨》《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脾胃病203
例临床及实验观察》等开辟了中医系统研究小儿厌食症的先河。经过数十年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目前
中医学对厌食症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多由喂养
不当先天不足、他病伤脾及情志失调引起,病机关键为脾失健运。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有其自身特色和优势,
且方法较多.张亭[2]认为食积壅于胃,治疗宜运用邪去正自安的原则,其基本病机当为饮食不当,脾失健运,
聚湿化热,耗及阴津所致,治疗上采用清热化湿养阴.陈怡[3]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肝
旺犯胃,犯脾则致厌食,运用调肝醒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李国才[4]认为脾与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脾胃的
运化,需要依赖肾阳的温煦,主张健脾补肾,和胃益肾治疗本病.虫毒内蕴兼心肝火旺、脾虚胃热两型治疗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9 0•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应清心平肝,健脾和胃,杀虫消积。故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肝脾不和、脾虚湿困、肺脾二虚三型。
2 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临床体会
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与身心状态不平衡的亚健康概念有关。其临床表现;常为厌食或不思饮食,易怒烦
躁或优郁烦闷,好动或懒散,易受惊,易叛逆,情志与心理因素影响了消化系统的障碍。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受惊或责骂,或环境突变,或所欲不遂,或家长期望值过高,超越其承受
能力,均可致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形成厌食。根据中医学说,肝主疏泄,脾胃受
纳运化水谷赖于肝气的疏泄条达,肝郁则犯脾,或脾虚而为肝所乘,厌食小儿多见郁郁不畅,是小儿的一
种亚健康状态,是小儿气血阴阳及精气神处于非正常的状态,而中医药治疗的目标,就是损其有余,补其
不足,使小儿身心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一理想的健康状态。
易啼、易怒之精神状态,此为肝郁,故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配合疏肝理气,使肝气条达则脾气能升,
胃气能降而运纳正常。
治疗肝脾不和证的厌食,采用越鞠丸及保和丸合方作为临床治疗处方用药,越鞠丸及保和丸,两方同
为出于《丹溪心法》的经典方,一方是针对“六郁”证,一方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常用方,保和丸功能消积
导滞,健脾和胃;越鞠丸能治“气、血、火、痰、湿、食”六般郁,具有畅气开郁开闷止痛之功。二方均出
于《丹溪心法》,为历代临床沿用的有效方剂,临床疗效肯定,为业内人士认可。越鞠保和丸是越鞠丸和
保和丸加减而成,功能扶脾开郁,行气消食,用于肝脾不和的小儿厌食症,甚为合拍。现代诸多研究表明
小儿厌食肝脾不和症是一个身心疾病。
3 小儿厌食肝脾不和证临床治疗观察
3.1 病例来源 临床观察对象来源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马来西亚中华中医诊所,马来西亚德教
会施医赠药部,计20 例。
3.2 一般数据 20 例数据完整中:男性14 例,女性6 例.年龄最小者5 岁.最大者12 岁,平均年龄8.5 岁.病
程最短者2 个月,最长者2 年。
3.3 诊断依据 1)厌食或畏食或不思饮食。2)情绪不稳定或易啼哭或易怒或易惊慌或多动。3)腹胀,
肠鸣或便秘。4)舌貭淡或红绛。5)脉平或弦细或指纹淡紫。
3.4 处方用药 1)采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剤混均调服。2)以越鞠保和丸处方为主。3)药用:苍朮,
川芎,神曲,香附,栀子,槟榔,木香。
3.5 药物加减 1)纳差腹胀者加山楂,麦芽。2)烦燥不安者加郁金,川楝子。3)肝郁化火,舌红目赤加
黄芩,茵陈。4)神志不宁,不能入眠加酸枣仁,远志。
3.6 治疗方法 1)单位中药浓缩颗粒剤合方混均调服。2)服药剤量;5~7 岁,每次1g,8~12 岁每次
1.5g,日服2 次。3)给药7 天为1 个疗程,最长疗程2 个月。4)在治疗其间,不使用其他药物。
3.7 临床疗效评价 1)临床痊愈:全面恢复饮食,情绪稳定,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显效:逐
渐增加食量,情绪较为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进步:选择性食物进食,情绪时好时坏,症状及体征有
些改善。4)无效:厌食或不思饮食,症状体征未见好转。
经治疗7 天至2 个月疗效分析:观察病例数20 例。临床痊愈5 例,占25%;显效13 例,占65%;进
步0 例;无效2 例,占10%。总有效率90%。
4 病案举例
男,年龄6 岁。首诊日期:2011 年12 月5 日上午10 时。
主诉:胃纳差,不思饮食,已有2 个月余。
症状体征;明显食欲不振,正常小儿进食量的60%~80%,形体消瘦,体重比同龄下限至60%之间.轻度腹
胀,常常急燥,稍不遂意就发脾气,偶有多动,偶有哭闹,时有乏力,小便黄赤,大便黄色,舌貭红,苔黄,脉弦细。无
其他症状体征,各系统体格检查正常。
诊断为厌食,肝脾不和证。
处方:采用浓缩中药颗粒剤。越鞠保和丸加减:苍朮0.7g,川芎0.7g,神曲1.4g,香附0.84g,栀子0.42g,
陈皮1.4g,半夏0.7g,茯苓1.4g,莱服子0.84g,枳实0.84g,白朮1.4g,山楂1.4g,麦芽0.42g,木香 0.7g,
莲子心0.42g,连翘0.42g。单位中药浓缩颗粒混均共14g。
日服2 次,每服1g,温开水调服.共7 天量为1 个疗程。
治疗后第7 天复诊,服药后已有改善。症状体征覌察:食欲较正常小儿稍差,正常小儿进食量的80%~
100%.进食种类少于正常同龄儿,体重明显增加,无腹胀,偶急燥进食时多发,偶多动,无好啼,无磨牙,体力时有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491•
临 证 体 会
Clinical experience
乏力,小便正常,大便黄色,舌貭淡红,苔薄白,脉平。以前方去连翘,栀子.再给1 个疗程7 天量药。
治疗后第14 天复诊,症状体征覌察基本正常,偶而偏食,情绪时有不定。再以越鞠保和丸加减调理
健脾理气,开郁消食为主要调理药物。
随访:经过治疗基本痊愈,另该孩童转校至另一所幼儿园,情绪改善良多,原来此患儿不喜欢某位幼儿园
老师,常借口肚子痛不上学,逐渐不饮食,厌食,闹情绪,脾气渐爆燥,形成肝郁火犯脾,脾失健运,肝脾不和证。
5 总结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及发展中国家,建设发展高度集中在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压力沉重,父母为
了孩子能适应竞争极强的社会,城市儿童有些从5 岁开始就要入幼儿班,而现今幼儿教育尽是加速让孩子识
字,写字,还要学习多种语言和文化,儿童尽是失去了童真,长时间的压制下,有些儿童难于接受,性情开始改变,
忧郁,烦躁,不安,叛逆,多动或不言等等,这种情绪的不稳定状态终将造成消化系统的障碍,胃纳差,畏食,厌食
也就可见。
人以气为本,气和则病无由生.若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不节,均可引起气机不畅.正如《丹溪心法•卷
三•六郁五十二》开篇所载:“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气滞则肝气不
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不行,故见胸膈痞闷,腹胀不适,不思饮食,甚则厌食。越鞠保和丸以理气
开郁,调畅气机为主,结合运脾消滞,正符合肝脾不和证的小儿厌食病机。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俞景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M].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8.
[2] 张亭.蟾蜍消疳散治疗小儿厌食症48 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6(3):87.
[3] 陈怡.调肝醒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4 例[J].陕西中医2001,27(3):268-269.
[4] 李国才.参芪益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4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1):50-51.

http://dabaoguoyi.5luntan.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