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屹1 黄迪1 何立群1,2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2 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E-研究院,上海,201203)
摘要 目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灸法与药物结合对慢性肾脏病(CKD2-3 期)患者尿β-痕迹蛋
白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
(A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组(B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灸法组(C 组)三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化学比浊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尿β-痕迹蛋白。结果:
C 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血肌酐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
有所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C 组患者治疗后24h 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 组比较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也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治疗组患者比较,C 组患者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提高
P<0.01,C 组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灸药结合加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慢性肾脏
病(CKD2-3 期)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CKD2-3 期);灸药结合;尿β-痕迹蛋白
随着对慢性肾脏病的病理进程和临床表现认识的深入,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和减轻肾脏病临床症状的诊
断和干预措施也得到发展,早期诊断对于预防慢性肾病的进展意义更加重大,是各国肾脏病研究者面临的
重要课题。就目前的治疗现状而言,在诱发因素的治疗中,对高血压、高血脂、感染、电介质紊乱等方面
的治疗已颇见成效,而对蛋白尿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方法,所以对如何通过降低蛋白尿从而延缓CKD 进展
的研究更具有临床现实意义。对于慢性肾脏病这样的痼疾,为求得更好的疗效,有必要寻求多种治疗途径,
传统的艾灸疗法以补益元气、调和气血为主,调节人体自身免疫,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因此我们采
用灸法加中药的内外同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向同仁们汇报如下。
1 病例选择
全部120 例患者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门诊、病房,病程最长的15 年,最短的1
年,平均8.36 年;年龄最大的69 岁,最小的21 岁,平均48.6 岁;性别,男65 例,女55 例。
1.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参考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三版);
2)中医诊断标准:脾肾气虚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以上证型主症具备3 项或以上,次症有2 项(包括1 项舌象)以上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肾脏疾病诊断,有慢性肾炎或其他肾病脏病史;2)肾小球滤过率在
30~89mL/min/1.73m2;3)24h 尿蛋白定量大于0.2g;4)年龄在18~70 岁;5)未接受透析治疗;6)中医
辨证为脾肾气虚型。凡符合上述标准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1.3 排除标准 1)近三个月曾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2)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 的慢性肾脏疾
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5)精神病患者;6)
梗阻性肾病。
1.4 剔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对本药过敏者;未按规定用药;患者的依从性差;无法判断
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分组和治疗方法
2.1 分组 全部120 病例随机分入基础治疗组(A 组)40 例、基础加黄芪治疗组(B 组)40 例、基础
加黄芪加灸法治疗组(C 组)40 例。脱落12 例,各组完成情况如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
组别 A组 B组 C组 卡方检验
例数 36 34 38
性别 男 23 21 24
女 13 13 14 P>0.05
年龄 <30 1 1 2
30~ 3 2 4
40 9 10 9
50 9 8 8
60~ 14 13 15 P>0.05
病程(年) <1.0 0 0 0
1.0~ 3 4 4
2.0~ 3 3 5
3.0~ 5 4 7
4.0~ 7 8 6
>5.0 18 15 16 P>0.05
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明显差异。
2.2 治疗方法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A 组:基础治疗;B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C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灸法。
2.2.1 基础治疗 原发病治疗: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肾炎、肾盂肾炎等,祛除可逆
的加剧因素。现代营养治疗: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优质低蛋白饮食,一般为0.5-0.6g/kg,适量的
糖类、脂肪,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低磷饮食。适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给予。全身浮肿时,钠量应限制在
每日3g 左右。其它诱发或加重因素治疗:纠正水平衡失调;纠正高钾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低
钙及高磷血症;纠正继发性甲旁亢及肾性骨病;纠正肾性贫血;纠正肾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受
体抑制剂治疗,如蒙诺、科素亚等;纠正心衰:抗感染;调节血脂;降低大量蛋白尿等。
2.2.2 黄芪胶囊治疗 黄芪胶囊,0.3g/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制剂中心制成[沪卫药剂N
(97)-086]。服法:口服,每日3 次,每次2 粒。
2.2.3 灸法治疗 无瘢痕麦粒灸:甲组肾俞(双)、脾俞(双)、大椎、命门(双);乙组足三里(双)、
神阙、关元、气海,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灸5 壮,每壮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周三次。
2.3 观察时间 随访时间为48 周。入组时及每三个月检测观察指标。
2.4 指标检测 用BECHMENCX4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 尿蛋白定量,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尿β-
痕迹蛋白(urinaryβ-trace protein),试剂盒购自上海鼎国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2.5 数据处理 数据均用SPSS17.0 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方差分析后两
均数比较用One-Way-ANOVA,并用LSD 检验,各组数据相关性用Bivariate 比较,2-tailed 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血肌
酐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有所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
表2 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 x ±S)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别 例数
Scr(umol/L) BUN(mmol/L) Scr(umol/L) BUN(mmol/L)
A 组 36 150.80±22.24 9.66±1.62 198.80±22.84* 10.72±2.38
B 组 34 145.67±21.31 9.24±1.81 136.67±23.15*▲ 8.85±192*▲
C 组 38 146.10±23.14 9.58±1.71 122.80±26.14**▲Δ 7.12±2.32**▲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P<0.05, **P<0.01;与A 组对照▲P <0.05,▲▲P<0.01;与B 组对照,ΔP <0.05, ΔΔP <0.01。
3.2 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
明显降低P<0.01。
表3 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 x ±s)
Alb(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 组 36 39.05±5.63 38.12±4.73
B 组 34 39.72±6.05 40.72±5.21▲
C 组 38 40.03±5.41 45.15±5.38**▲▲Δ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P<0.05, ** P<0.01;与A 组对照,▲P<0.05, ▲▲P<0.01;与B 组对照,ΔP<0.05,
ΔΔP<0.01。
3.3 治疗前后24h 蛋白定量、尿β-痕迹蛋白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24h 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
表4 24h 蛋白定量、尿β-痕迹蛋白的变化情况 ( x ±s)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别 例数
尿蛋白(mg/24h) 尿β-痕迹蛋白
(mmol/L)
尿蛋白(mg/24h) 尿β-痕迹蛋白
(mmol/L)
A 组 36 907.80±92.84 11.66±4.62 727.24±81.65 10.66±4.21
B 组 34 896.67±101.31 11.24±4.81 636.61±95.87*▲ 12.24±4.52*▲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5 0·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C 组 38 916.90±106.14 11.12±4.71 486.12±76.23*▲▲Δ 13.21±4.36*▲▲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 P<0.05, **P<0.01;与A 组对照,▲P<0.05, ▲▲P<0.01;与B 组对照,ΔP<0.05,
ΔΔP<0.01。
3.4 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 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治疗组患者比较,治疗后C 组患者肾小球
滤过率有显著提高P<0.01,C 组患者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5。
表5 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情况 ( x ±s)
GFR (mL/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 组 36 42.35±4.57 40.12±3.98
B 组 34 43.72±4.12 48.43±4.21*▲
C 组 38 43.91±3.89 58.15±3.28**▲▲ΔΔ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0.05, **<0.01;与A 组对照▲<0.05, ▲▲<0.01;与B 组对照Δ<0.05, ΔΔ<0.01。
4 讨论
慢性肾脏病(CKD)的确定基于肾损伤的证据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其最终结果导致慢性肾
功能衰竭(CRF),发病隐匿,早期就诊率仅为20%~30%,许多患者发现时已进入终末期肾衰(ESRD),
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其发展到终末期即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出现以血中毒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为特征,临床呈现中毒、贫血、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属中医学“溺毒”、“癃闭”、“关格”、“水肿”、
“虚劳”、“呕吐”、“眩晕”、“腰痛”等病范畴。本病病机变化复杂,国内著名肾病专家们对本病病理过程都
有很深的认识,虽然各有其不同的见解,但一致认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病
机关键,病机变化属于正虚邪实,虚而生邪,因虚致实。发病初期阶段(CKD2-3 期)正处在体虚已成,
渐生邪实的重要时期,此期治疗成败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进展速度和走势。
β 痕迹蛋白(β-trance protein, β-TP)是近年来发现的可早期预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新指标, 本研究
发现灸药合用组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 蛋
白定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并且灸药合用组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
灸药结合加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慢性肾病(CKD2-3 期)的疗效,不失为慢性肾脏病早中期临
床治疗的明智选择。
目前中医药作为延缓慢性肾病进程的非透析性疗法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根据病情变化,治疗侧重有
所不同,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标本兼顾。
中医理论认为黄芪功擅升阳益气,脾气健旺,则水湿自化。现代试验证实黄芪能促进胃肠道的吸收功
能,显著增加H3 亮氨酸参入肝脏蛋白合成,并可使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学者报道,黄芪
对肾实质细胞代谢和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提高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损伤时,具有降低氧自由基生成或增加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另有李氏等的研究发现,黄芪能改善5/6 肾切
除大鼠轻、中度肾衰,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该药可
促进肾衰动物的肾脏代偿能力,保护和改善残余肾单位的功能。
艾灸疗法疗效确切又很少有副作用,其作为外治法的一种,在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历代医家文献记载艾灸有温经通络、益气固本、扶正祛邪、回阳救逆的功效,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针
所不为,灸之所宜”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血得温则行”,灸法的固本培元、温热以行气血之功
效,是常规健脾补肾、益气活血方药鞭长莫及的。
综上所述,黄芪胶囊功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的慢性肾炎蛋白尿等。
肾俞、脾俞、大椎、命门、足三里、神阙、关元、气海,诸穴相配功可补脾益肾,活血通络。灸药并用、
内外同治,取各疗法之所长,全方位调节人体机能,可补病本之虚,祛除渐生之邪实,达到减少尿蛋白的
排泄量、提高肾脏功能、延缓CKD 进展的治疗目的。加之灸法以补益元气、调和气血为主,操作简便,
对正常人亦有养生保健之功效,值得在肾病患者或易感人群中大为推广,有望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地体
现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的防治总则。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何立群.肾脏病中医辨治新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4.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51·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4] Eguchi Y,Eguchi N,Oda H. Expression of 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β-trace) in human heart and its accumulation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of angina patient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1997.
[5] 胡仲仪,陈以平,沈玲妹,等.益气健脾方对膜性肾炎模型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89,4(10):26.
[6] 李丽英,于宏,潘辑圣,等.黄芪与当归对肾病综合征总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70-672.
[7] 章友康,王海燕,王叔咸,等.黄芪和当归治疗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86,25:222.
[8] 流桂东,张雅冲.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流时过氧化脂质含量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9,9(5):286.
[9] 李丽英,王海燕.黄芪当归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6):327-373.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2 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E-研究院,上海,201203)
摘要 目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灸法与药物结合对慢性肾脏病(CKD2-3 期)患者尿β-痕迹蛋
白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
(A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组(B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灸法组(C 组)三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化学比浊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尿β-痕迹蛋白。结果:
C 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血肌酐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
有所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C 组患者治疗后24h 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 组比较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 8·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也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治疗组患者比较,C 组患者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提高
P<0.01,C 组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灸药结合加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慢性肾脏
病(CKD2-3 期)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CKD2-3 期);灸药结合;尿β-痕迹蛋白
随着对慢性肾脏病的病理进程和临床表现认识的深入,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和减轻肾脏病临床症状的诊
断和干预措施也得到发展,早期诊断对于预防慢性肾病的进展意义更加重大,是各国肾脏病研究者面临的
重要课题。就目前的治疗现状而言,在诱发因素的治疗中,对高血压、高血脂、感染、电介质紊乱等方面
的治疗已颇见成效,而对蛋白尿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方法,所以对如何通过降低蛋白尿从而延缓CKD 进展
的研究更具有临床现实意义。对于慢性肾脏病这样的痼疾,为求得更好的疗效,有必要寻求多种治疗途径,
传统的艾灸疗法以补益元气、调和气血为主,调节人体自身免疫,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因此我们采
用灸法加中药的内外同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向同仁们汇报如下。
1 病例选择
全部120 例患者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门诊、病房,病程最长的15 年,最短的1
年,平均8.36 年;年龄最大的69 岁,最小的21 岁,平均48.6 岁;性别,男65 例,女55 例。
1.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参考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三版);
2)中医诊断标准:脾肾气虚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以上证型主症具备3 项或以上,次症有2 项(包括1 项舌象)以上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肾脏疾病诊断,有慢性肾炎或其他肾病脏病史;2)肾小球滤过率在
30~89mL/min/1.73m2;3)24h 尿蛋白定量大于0.2g;4)年龄在18~70 岁;5)未接受透析治疗;6)中医
辨证为脾肾气虚型。凡符合上述标准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1.3 排除标准 1)近三个月曾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2)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 的慢性肾脏疾
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5)精神病患者;6)
梗阻性肾病。
1.4 剔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对本药过敏者;未按规定用药;患者的依从性差;无法判断
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分组和治疗方法
2.1 分组 全部120 病例随机分入基础治疗组(A 组)40 例、基础加黄芪治疗组(B 组)40 例、基础
加黄芪加灸法治疗组(C 组)40 例。脱落12 例,各组完成情况如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
组别 A组 B组 C组 卡方检验
例数 36 34 38
性别 男 23 21 24
女 13 13 14 P>0.05
年龄 <30 1 1 2
30~ 3 2 4
40 9 10 9
50 9 8 8
60~ 14 13 15 P>0.05
病程(年) <1.0 0 0 0
1.0~ 3 4 4
2.0~ 3 3 5
3.0~ 5 4 7
4.0~ 7 8 6
>5.0 18 15 16 P>0.05
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明显差异。
2.2 治疗方法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49·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A 组:基础治疗;B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C 组:基础治疗+黄芪胶囊+灸法。
2.2.1 基础治疗 原发病治疗: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肾炎、肾盂肾炎等,祛除可逆
的加剧因素。现代营养治疗: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优质低蛋白饮食,一般为0.5-0.6g/kg,适量的
糖类、脂肪,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低磷饮食。适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给予。全身浮肿时,钠量应限制在
每日3g 左右。其它诱发或加重因素治疗:纠正水平衡失调;纠正高钾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低
钙及高磷血症;纠正继发性甲旁亢及肾性骨病;纠正肾性贫血;纠正肾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受
体抑制剂治疗,如蒙诺、科素亚等;纠正心衰:抗感染;调节血脂;降低大量蛋白尿等。
2.2.2 黄芪胶囊治疗 黄芪胶囊,0.3g/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制剂中心制成[沪卫药剂N
(97)-086]。服法:口服,每日3 次,每次2 粒。
2.2.3 灸法治疗 无瘢痕麦粒灸:甲组肾俞(双)、脾俞(双)、大椎、命门(双);乙组足三里(双)、
神阙、关元、气海,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灸5 壮,每壮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周三次。
2.3 观察时间 随访时间为48 周。入组时及每三个月检测观察指标。
2.4 指标检测 用BECHMENCX4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 尿蛋白定量,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尿β-
痕迹蛋白(urinaryβ-trace protein),试剂盒购自上海鼎国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2.5 数据处理 数据均用SPSS17.0 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方差分析后两
均数比较用One-Way-ANOVA,并用LSD 检验,各组数据相关性用Bivariate 比较,2-tailed 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血肌
酐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有所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
表2 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 x ±S)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别 例数
Scr(umol/L) BUN(mmol/L) Scr(umol/L) BUN(mmol/L)
A 组 36 150.80±22.24 9.66±1.62 198.80±22.84* 10.72±2.38
B 组 34 145.67±21.31 9.24±1.81 136.67±23.15*▲ 8.85±192*▲
C 组 38 146.10±23.14 9.58±1.71 122.80±26.14**▲Δ 7.12±2.32**▲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P<0.05, **P<0.01;与A 组对照▲P <0.05,▲▲P<0.01;与B 组对照,ΔP <0.05, ΔΔP <0.01。
3.2 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与A 组比较也
明显降低P<0.01。
表3 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 x ±s)
Alb(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 组 36 39.05±5.63 38.12±4.73
B 组 34 39.72±6.05 40.72±5.21▲
C 组 38 40.03±5.41 45.15±5.38**▲▲Δ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P<0.05, ** P<0.01;与A 组对照,▲P<0.05, ▲▲P<0.01;与B 组对照,ΔP<0.05,
ΔΔP<0.01。
3.3 治疗前后24h 蛋白定量、尿β-痕迹蛋白的变化情况 C 组患者治疗后24h 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0.05,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C 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A 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
表4 24h 蛋白定量、尿β-痕迹蛋白的变化情况 ( x ±s)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别 例数
尿蛋白(mg/24h) 尿β-痕迹蛋白
(mmol/L)
尿蛋白(mg/24h) 尿β-痕迹蛋白
(mmol/L)
A 组 36 907.80±92.84 11.66±4.62 727.24±81.65 10.66±4.21
B 组 34 896.67±101.31 11.24±4.81 636.61±95.87*▲ 12.24±4.52*▲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5 0·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C 组 38 916.90±106.14 11.12±4.71 486.12±76.23*▲▲Δ 13.21±4.36*▲▲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 P<0.05, **P<0.01;与A 组对照,▲P<0.05, ▲▲P<0.01;与B 组对照,ΔP<0.05,
ΔΔP<0.01。
3.4 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 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治疗组患者比较,治疗后C 组患者肾小球
滤过率有显著提高P<0.01,C 组患者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5。
表5 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情况 ( x ±s)
GFR (mL/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 组 36 42.35±4.57 40.12±3.98
B 组 34 43.72±4.12 48.43±4.21*▲
C 组 38 43.91±3.89 58.15±3.28**▲▲ΔΔ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照*<0.05, **<0.01;与A 组对照▲<0.05, ▲▲<0.01;与B 组对照Δ<0.05, ΔΔ<0.01。
4 讨论
慢性肾脏病(CKD)的确定基于肾损伤的证据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其最终结果导致慢性肾
功能衰竭(CRF),发病隐匿,早期就诊率仅为20%~30%,许多患者发现时已进入终末期肾衰(ESRD),
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其发展到终末期即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出现以血中毒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为特征,临床呈现中毒、贫血、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属中医学“溺毒”、“癃闭”、“关格”、“水肿”、
“虚劳”、“呕吐”、“眩晕”、“腰痛”等病范畴。本病病机变化复杂,国内著名肾病专家们对本病病理过程都
有很深的认识,虽然各有其不同的见解,但一致认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病
机关键,病机变化属于正虚邪实,虚而生邪,因虚致实。发病初期阶段(CKD2-3 期)正处在体虚已成,
渐生邪实的重要时期,此期治疗成败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进展速度和走势。
β 痕迹蛋白(β-trance protein, β-TP)是近年来发现的可早期预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新指标, 本研究
发现灸药合用组的患者治疗后尿β-痕迹蛋白有所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 蛋
白定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并且灸药合用组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
灸药结合加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慢性肾病(CKD2-3 期)的疗效,不失为慢性肾脏病早中期临
床治疗的明智选择。
目前中医药作为延缓慢性肾病进程的非透析性疗法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根据病情变化,治疗侧重有
所不同,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标本兼顾。
中医理论认为黄芪功擅升阳益气,脾气健旺,则水湿自化。现代试验证实黄芪能促进胃肠道的吸收功
能,显著增加H3 亮氨酸参入肝脏蛋白合成,并可使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学者报道,黄芪
对肾实质细胞代谢和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提高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损伤时,具有降低氧自由基生成或增加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另有李氏等的研究发现,黄芪能改善5/6 肾切
除大鼠轻、中度肾衰,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该药可
促进肾衰动物的肾脏代偿能力,保护和改善残余肾单位的功能。
艾灸疗法疗效确切又很少有副作用,其作为外治法的一种,在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历代医家文献记载艾灸有温经通络、益气固本、扶正祛邪、回阳救逆的功效,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针
所不为,灸之所宜”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血得温则行”,灸法的固本培元、温热以行气血之功
效,是常规健脾补肾、益气活血方药鞭长莫及的。
综上所述,黄芪胶囊功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的慢性肾炎蛋白尿等。
肾俞、脾俞、大椎、命门、足三里、神阙、关元、气海,诸穴相配功可补脾益肾,活血通络。灸药并用、
内外同治,取各疗法之所长,全方位调节人体机能,可补病本之虚,祛除渐生之邪实,达到减少尿蛋白的
排泄量、提高肾脏功能、延缓CKD 进展的治疗目的。加之灸法以补益元气、调和气血为主,操作简便,
对正常人亦有养生保健之功效,值得在肾病患者或易感人群中大为推广,有望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地体
现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的防治总则。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何立群.肾脏病中医辨治新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4.
第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151·
临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4] Eguchi Y,Eguchi N,Oda H. Expression of 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β-trace) in human heart and its accumulation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of angina patient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1997.
[5] 胡仲仪,陈以平,沈玲妹,等.益气健脾方对膜性肾炎模型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89,4(10):26.
[6] 李丽英,于宏,潘辑圣,等.黄芪与当归对肾病综合征总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70-672.
[7] 章友康,王海燕,王叔咸,等.黄芪和当归治疗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86,25:222.
[8] 流桂东,张雅冲.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流时过氧化脂质含量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9,9(5):286.
[9] 李丽英,王海燕.黄芪当归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6):327-373.